徐文治,恭王府傳統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裏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理事。曾任《畫廊》雜誌副主編,《新美域》雜誌主編,對蕭謙中、陳師曾、溥儒、趙樸初諸先生研究用功甚勤,有相關論文發錶或齣版。近年來緻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近來更緻力於探討瓶花在藝術展覽和當代生活空間中的運用實踐,常年為恭王府、國傢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相關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展陳設計服務。
中國傳統插花源遠流長的曆史,而“瓶花”是自宋以來中國插花藝術約定俗成的稱謂。本書堪稱中國傳統插花初探之作,作者結閤曆代典籍文獻和繪畫、瓶花作品,從文化、曆史、生活、工藝、藝術、設計、美學、鑒賞等角度,深入解讀唐宋以來的瓶花理論,還原中國瓶花藝術的本來麵目。並通過研讀經典,厘清中國傳統瓶花的藝術旨歸與審美標準,進而探索瓶花藝術在當代空間規劃中的應用。
----------------------------------------------------------------------------------------
★作者為國內知名瓶花藝術傢,在插花界有影響力很大;
★作者常年從事瓶花教學,學生眾多;
★內容通俗有趣,圖片精美,是學習中國傳統插花入門必讀之作。
如何將傳統的瓶花融進現實的生活環境,一直是徐先生關注的重點。他提齣瞭“生活藝術化”的概念,其中的要素就是怎麼把生活空間變得有藝術感,從藝術的角度齣發去規劃空間。插花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迴歸到我們的生活空間中來。或插繁花一簇,或投疏莖數枝,皆以不張揚為鵠的。瓶花是為空間服務的,一定要和環境協調,所以不能太跳,不能喧賓奪主,其作用隻是為瞭更加彰顯空間的主題和意境,而不是突齣瓶花藝術本身。
本書結閤曆代典籍文獻和繪畫作品,深入解讀唐宋以來的瓶花理論,還原中國瓶花藝術的本來麵目。並通過研讀經典,厘清中國傳統瓶花的藝術旨歸與審美標準,進而探索瓶花藝術在當代空間規劃中的應用。
今日有幸翻阅徐先生所著《瓶花之美》,方知以前所看插花指导之书,不过重在其形,只是表演技法罢了,单纯地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去模仿他所塑造出来的“型”,终究是缺了自己的想法审美。样式如果固定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瓶花之美便似塑胶凝固,缺了生机。 徐先生遍寻历代诸多...
評分(1551字)恭王府传统中式生活研究所的徐文治主任开篇的竹篮加紫微枝、蔷薇果、小雏菊的造型便让人惊艳,此造型古雅庄重又不失灵动色彩,典正不俗。青瓷胆瓶配枯枝和紫微枝又营造出轻灵与疏淡,透出生生不息与厚重挺拔的气质。在《瓶花之美》之中,作者为我们梳理了宋以来人们...
評分前些时日,读了一本关于乡居的书,那作者在书中提到“树剪枝,对树的生长其实是有好处的,而插在家中的花枝又美化了家居”,本来,我心中还对剪枝插花存着一些愧疚之意,但听她这么说后,想来倒是有道理,所以不必再心怀内疚,以为这样对花、对树不好了。 再说这插花之艺术,中...
評分初看到书名《瓶花之美》和封面的插花作品,还以为近似于日本的插花艺术。真正展卷阅读,才发现绝非如此。原来本书中所提出的“瓶花”,即中国传统插花,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其约定俗成的总称就是瓶花。作者追本溯源,查阅出这个称呼自北宋时就有了,很多诗词中都可见。...
評分这是一个作为花艺爱好者的主观感受,如果不严谨请包涵。 之前一直期待出书,看到书里都是史料讲瓶花的滋养与鉴赏,但是就之前黄永川先生在插花历史研究中的错误给予纠正。所以还是推荐看一下的。 本书里没有关于瓶花技法的演示,对于插花技术爱好者会有遗憾,大多关于瓶花史料...
插花流傳到今日隻知日本花道 便以為插畫隻有花道而已 孰不知古時的瓶花之美纔是正支 中國的所有藝術無論書法還是繪畫全是以神韻和文化底蘊而成形 故流傳很難 而日本將其規則化 名為道 雖易流傳卻韆篇一律少瞭魂 不過今日可以看到瓶花真是那種有文化的美呀
评分美的體悟要經曆重重障礙,不是什麼輕易的事情。
评分2019年106本:攝影好,花器精,但中華瓶花,重道輕藝,唯有淫浸其中,自然生長的審美情趣 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為中。”我們藉鑒傳統,要從高處著眼。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因為它的裝幀和文字排版等,以為這是一本花拳綉腿的書。今日讀完,很慶幸這是我接觸的第一本關於中國花藝的書。感覺作者是個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心得體悟的人,在這本書裏收獲很多,不僅是關於瓶花,更在於中國傳統文化。
评分講傳統瓶花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