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FMSH)任教。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经典作品,洞悉人类生存困境,提出“风险社会”的重要诊断。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推荐语】
这是一项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贝克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
——《当代社会学》
本书关于“风险社会”的论述有以下两个核心议题 1、风险与危害的区别(产生方式,可感知性、因果关系、范围和规模、控制模式) 2、阶级社会与风险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从现有经验来看,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范围的重叠,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阶级处境和风险处境相互交叠...
评分危机处理系统跟不上危机爆发脚步 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 纵观2013年中国所发生的各类事件,占据新闻舆论头条和引发民众激烈讨论的事件中,危机事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科技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
评分 评分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的轮廓 第一章:论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的逻辑 第一章开篇表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稀缺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开始向发达现代性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西方世界中,许多人面临的问题不是饥饿,而是“大腹便便”,现代化进程释放了越来越多的破坏力,这些破坏力甚...
评分必须不停做选择的个体 ——《风险社会》第五章《个体化、制度化与标准化:生活处境与模式》 “抽离”(从旧的社会结构中脱离)、“再嵌入”(新的整合形式和控制形式出现)、“抽离”、“再嵌入”、“抽离”、“再嵌入”……这大概是第二现代个体的常态。 第二现代个人化成为内...
第一部分对风险社会的描述最有启发,现代化进程(工业技术科学)具有自反性(回旋镖),日益成为自身的主题和问题。处理风险的现代科技本身不断制造新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普泛性,无人能最终避免,同时风险认知具有不可感的二手非经验性质,依赖于专家的解读,然而对风险的界定却存在模糊空间。财富生产的逻辑往往占优,通过计算可能掩盖风险,维护利益,从而让风险成为赢家。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面对风险时具有范畴上的差异。由于现代化内在的风险,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民众的焦虑诉求息息相关,因而这一亚政治领域具有了空前的政治影响力。第二部分讨论依托于市场的个体化,阶级性淡褪而对制度的依赖性增强,工业社会体系(如核心家庭,劳动标准化)无法充分描述新的充满风险的体系。最后,认知上科学的学习理论,政治上扩大亚政治影响机会,从法律保障之
评分2020年2月7日晚上11点,读完。在读书的这个期间,新冠正在激烈地搅动原本意气风发的社会和人,当下的血泪都很具体真实,而风险早已贯彻其中。社会太仰仗科学迷信进步,终点在哪里,没人知道。
评分第一部分对风险社会的描述最有启发,现代化进程(工业技术科学)具有自反性(回旋镖),日益成为自身的主题和问题。处理风险的现代科技本身不断制造新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普泛性,无人能最终避免,同时风险认知具有不可感的二手非经验性质,依赖于专家的解读,然而对风险的界定却存在模糊空间。财富生产的逻辑往往占优,通过计算可能掩盖风险,维护利益,从而让风险成为赢家。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面对风险时具有范畴上的差异。由于现代化内在的风险,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民众的焦虑诉求息息相关,因而这一亚政治领域具有了空前的政治影响力。第二部分讨论依托于市场的个体化,阶级性淡褪而对制度的依赖性增强,工业社会体系(如核心家庭,劳动标准化)无法充分描述新的充满风险的体系。最后,认知上科学的学习理论,政治上扩大亚政治影响机会,从法律保障之
评分-_-這本書是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展開探討的,書中還強調了非傳統安全的影響,包含了疾病風險的控制。今天讀真是諷刺又應景。全球化最重要的後果是「時空」的重組,在國際關係上表現為各個主權國家內部具體的社會生活將依賴於一種所謂的全球網絡,這使得傳統主權國家的領土邊界無形中被祛除。主權國家既無可能將一切社會生活限於邊界之內,也無能力解決國內社會生活中因風險所帶來的所有困難,而是不得不在風險共存、國家與國家緊密依賴的條件下去實現全球共同治理。而傳統內部事務經常「脫域」於國家邊界而「嵌入」全球網絡之中,國內與國際事務變得模糊,不同國家的不同領域的問題也會因某個關聯點而交雜在一起,諸如環境污染、動物保護、疾病控制、大規模殺傷武器控制等。這也是中國超級城市管理所要面對的問題。
评分-_-這本書是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展開探討的,書中還強調了非傳統安全的影響,包含了疾病風險的控制。今天讀真是諷刺又應景。全球化最重要的後果是「時空」的重組,在國際關係上表現為各個主權國家內部具體的社會生活將依賴於一種所謂的全球網絡,這使得傳統主權國家的領土邊界無形中被祛除。主權國家既無可能將一切社會生活限於邊界之內,也無能力解決國內社會生活中因風險所帶來的所有困難,而是不得不在風險共存、國家與國家緊密依賴的條件下去實現全球共同治理。而傳統內部事務經常「脫域」於國家邊界而「嵌入」全球網絡之中,國內與國際事務變得模糊,不同國家的不同領域的問題也會因某個關聯點而交雜在一起,諸如環境污染、動物保護、疾病控制、大規模殺傷武器控制等。這也是中國超級城市管理所要面對的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