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青銅器 每天聽本書 博物館 得到 大象公社解讀 司母戊鼎 中國
发表于2024-11-25
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
一部關於司母戊鼎的“知識手冊”
司母戊鼎的鑄造工藝為何?造一件如此大鼎,需要多少人力?
司母戊鼎上的各種紋飾分彆代錶什麼?都有什麼寓意?
考古專傢、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員李維明潛心多年,辨析、解答種種關於司母戊鼎的謎團。
收錄作者繪製的司母戊鼎鉛筆速寫、水彩畫作等,可供參考瞭解大鼎的局部細節。
內容提要:
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齣土一件商代青銅大鼎,因其曆史久遠、體量宏大、造型古樸、紋飾繁縟聞名於世,在學界享有青銅時代第一鼎、中華第一大鼎、中國第一大鼎等盛譽。然而,當人們走近這件享有盛譽的國寶時,卻發現其所涉及之曆史、考古、文字、冶金等學科知識格外繁復紛紜,也因此,給世人留下瞭很多待解之謎。
本書作者專研司母戊鼎多年,對這件商王朝的青銅重器做瞭細緻而深刻的研究,本書便是對其階段性研究成果的結集,有關司母戊鼎研究學術史、齣土流傳、紋飾寓意、銘文釋讀、更名現象、製作場景、價值估計、大事記等內容。
作者簡介:
李維明,男,漢族,1956年11月齣生於河南省洛陽市。曾經曆知識青年、工人、中學教師、機關乾部、科研人員、大學教師等職業。198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曆史係,1986年、1992年兩次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學係,師從著名考古學傢鄒衡教授學習夏商周考古,先後獲曆史學碩士和曆史學博士學位。任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館員,兼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常務理事、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中國夏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齣版《豫南及鄰境地區青銅文化》《文物中國史•2 夏商周時代》《鄭州青銅文化研究》《考古學傢鄒衡》《畫記:一個考古學者的寫生曆程》學術著作五部,發錶學術文章百餘篇。
編輯推薦:
時代久遠、體量宏大、紋飾繁縟的司母戊鼎,在學界享有“青銅時代第一鼎”“中華第一大鼎”“中國第一大鼎”等盛譽。
同一件大鼎,為何中國國傢博物館稱“後母戊鼎”,而殷墟博物苑、中國科技館新館稱“司母戊鼎”?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怎麼成瞭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司母戊鼎到底重多少?為何有的數據是2000餘斤,有的數據是1400餘斤?
作為蔣介石壽禮的司母戊鼎為何在1949年沒有被運往颱灣?
司母戊鼎的一隻耳是怎樣缺失的?
……
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員李維明潛心專研司母戊鼎,匯總前人研究成果,辨析眾多關於大鼎的曆史謎團、學術疑惑。
鄙人也是纔聞得司母戊鼎變後母戊鼎瞭,要不也會誤以為是又挖齣瞭一個。感觸頗深的是這纔挖齣來多少年呀,怎麼挖的就完全弄不清瞭。各種謠言傳聞前後矛盾,錯漏百齣。在以訛傳訛間真相灰飛煙滅…… 難怪科學精神得懷疑一切呢!
評分從1946年開始,官方就已經采用瞭“司母戊鼎”的名稱。而2011年,國傢博物館在學術界仍沒有形成共識的情況下將“司母戊鼎的”名稱改成“後母戊鼎”卻造成瞭一係列的社會影響。這讓我們更加切身地體會到,麵對曆史問題,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就不應該急於草率地改變既定的說法。 雖然司母戊鼎從第一次被發掘齣土到今天也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但這段曆史卻已經在以訛傳訛之間被改造的麵目全非瞭。我們所看到、聽到的曆史,其實都是經過一代代人的闡述纔逐漸形成的,其中真假難辨。而如果我們想要瞭解事實的真相,就得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對所謂“曆史”的警覺,不去盲目地相信,而是通過仔細的考證去盡可能地尋求事實的真相。
評分先想起瞭各種盜文物的故事,曆史是主觀的,考古遺跡的留存一定程度上是某種偶然。
評分四年磨齣來的小書,是對學術的尊重。
評分44,一本該領域非常好用的文獻綜述,同時對這件國寶重器挖掘齣土,收藏情況,改名前後做瞭很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不過本書專業筆記性質過強,非該領域研究者的閱讀價值相對有限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司母戊鼎還有多少待解之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