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正民(Timothy Brook),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长。曾任多伦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并担任哈佛大学出版社《帝制中国历史》主编。2005年获加拿大历史协会颁发的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颁古根海姆学术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维米尔的帽子》《为权力祈祷》《秩序的沦陷》《塞尔登的中国地图》等。
《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 1623年,英格兰诗人兼神学家约翰·邓恩身患重病,在这一时刻,他写下了《紧急时刻的祈祷》。在其中的第十七则《丧钟为谁而鸣》,邓恩写下了他最广为流传的佳句:“人非孤岛。” 邓恩写下这段文字时,他思索的是自己的灵魂状态,而非世界的状态;...
评分 评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画作享誉世界,细微中却包含着中国元素。他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通过作品一点一滴地呈现出来。《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揭示着油画中的“秘密”,仿佛有一张大网将西方与东方编织在一起。 作者卜正民,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主要...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关于17世纪历史的细节。作者独特的视角,从维梅尔遗留下来的画作着手,通过那一个个17世纪有代表性的物品和人,试图找到隐藏在这些细节背后的历史,进而描绘出萌芽时代的全球化经济。 《台夫特一景》中的东印度公司正是17世纪最具标志性的事物之一...
评分“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 1623年,英格兰诗人兼神学家约翰·邓恩身患重病,在这一时刻,他写下了《紧急时刻的祈祷》。在其中的第十七则《丧钟为谁而鸣》,邓恩写下了他最广为流传的佳句:“人非孤岛。” 邓恩写下这段文字时,他思索的是自己的灵魂状态,而非世界的状态;...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in other words ,China. 向16、17世纪所有的冒险者致敬。
评分援引“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为全书结语堪称点睛之笔。优秀的历史学家骨子里应该都是世界主义者吧,他们深知过去与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凝结着无数因果,在历史的洪流中塑造当下的世界。
评分看画的门道。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 很擅于从细微处着手 为他眼中所见的近代向现代变迁的世界史穿针引线。本书中 借由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画家维米尔现存的多幅画作中所展现的面貌与物什 他将世界全球化 近代国家现代化的节点之上 世界各处所发生的政治 宗教 商业 国家制度 金融 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演进联系起来。最后以 Donne 的经典诗句做注解 「人非孤岛 无人可以自全」来阐明。世界 与所有人 缘何在那样的时刻中 就已经密不可分了。
评分可以是维米尔的帽子,也可以是任何东西
评分非常有吸引力的题材,七幅作品截取了维米尔时代全球化的七个片段。可惜太散也不够深入,有点大众作品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