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沃壽 ( Arthur Frederick Wright,美國,1913—1976 ),1947年獲哈佛大學博士,美國著名曆史學傢、佛教研究學者、耶魯大學查爾斯‧西摩講座曆史教授。芮沃壽是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權威專傢,他終生緻力於研究中國佛教發展史,並在二戰後將研究轉往 中國 儒傢思想和隋唐史這兩個新的領域,取得瞭豐碩的學術成果。他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費正清一道創立並發展瞭二戰後美國中國學研究。
這本書是美國漢學傢芮沃壽(Arthur F. Wright)關於中國佛教史研究的一部通論性著作。作者以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演講稿為基礎寫成此書,一經齣版後,即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贊譽,著名學者紛紛發錶書評,甚至在此書齣版近半個世紀之後依然有新的書評齣現。時至今日,這本書仍是美國大學生瞭解中國佛教的必讀之書。本書收錄瞭芮沃壽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芝加哥大學的六篇講演稿。作者試圖展示從佛教進入中國至6世紀,佛教如何適應中國文化,減少與中國本土文化的摩擦與碰撞,為儒釋道三教閤和打下統一的思想基礎,作者還將研究視野進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國社會,檢討佛教如何在近代社會繼續發揮其影響和作用,兼顧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思想、語言和文化等方麵的影響。
身为中国人,不能写出简明深刻的中国佛教历,我们那些所为的砖家,只能写又空又无脑的大作,悲哀!悲哀!
評分身为中国人,不能写出简明深刻的中国佛教历,我们那些所为的砖家,只能写又空又无脑的大作,悲哀!悲哀!
評分这是一本100页的小册子,梁文道曾经推荐过。非常简略的叙述中国佛教史。或者说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佛教发展史。 可以说是一本...
評分在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项进口是什么?答案肯定是:佛教。佛教在中古早期传入中国,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胡适语),也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审美、语言,其渗透之强迄今仍能明显地感受到。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評分首先得表示一下对芮沃寿教授的赞赏,将他家需要几册书梳理下来的中国佛教史浓缩在百来页的小册中,实属大家。 本书至始至终都在传递政治决定宗教论。佛教的传入是因为儒家和新道家在统治阶级的失利;佛教的式微源于新儒家的改组及其在统治手腕上的先天优势。 芮沃寿教授不引入...
講座稿改的(1950s後期在芝加哥大學的六次講演) 所以不是學術著作寫法 比如p34 沒有寫明具體地點和人物(我猜是徐州——後來查到瞭 果然hiahia)。我給的tag其中之一是“社會史”而沒有“宗教”,因為本書由於篇幅有限、基本沒太談佛教教義和中國流派(除瞭談及禪宗),而是分析不同社會形態(大一統抑或分裂顛沛)不同社會階層中,佛教的作用與演變以及被演變被挪用,等等,有些地方和有些細節還是挺有意思的,比如佛教的個人業因觀在中國演變成傢族式。
评分非常清晰和完整的脈絡,梳理外來思想的中國態度。其中對宋的和民國時期的分析尤其精彩,可惜明清部分著力不足。另外佛教文化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影響,映射到阿波羅文化和酒神文化非常有趣。
评分基本脈絡清晰,畢竟是演講稿整理而成,還不夠詳盡地解析佛教這個外來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可對照敦煌研究成果瞭解佛教在我國的影響。 需其他材料進一步加深理解。 中國文化對於外來思想不是“吸收”,而是“挪用”。
评分佛教在中國的傳布,得益於兩漢儒傢文明的政治秩序奔潰後,持續近400年的政治分解和社會危機。在這樣一個根基動搖的社會中,佛教得到大力發展,給人們精神上的安寜和指引,讓他們通過對彼岸世界的追求擺脫現實中的焦慮和痛苦。
评分不多說思想,重在發展融閤。 真,曆史。不算難讀,篇幅也不長。 但風趣幽默什麼的是不存在的。 學術類,入門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