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1964年齣生,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2000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奬優秀青年批評傢奬。
2005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文學評論傢奬。
2007年獲魯迅文學奬文學理論評論奬。
2014年獲《羊城晚報》花地文學榜年度評論傢金奬。
2016年獲十月文學奬。
2017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散文傢奬。
著有各種理論批評文集和散文隨筆集10餘種。2014年齣版評論集《緻理想讀者》,2017年齣版《青鳥故事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書名《詠而歸》便由此而來。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誌、古人之書,是自春鞦以降的中國傳統。而歸,是歸傢,是嚮可歸處去。
本書收錄瞭李敬澤曆年來所寫的有關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鞦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於現代鄉野。最後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傢國天下,歸結到春水春風、此身此心。
閱讀經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鬆、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會中,在趣味裏追懷古人的風緻,學習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
我们读古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典谟训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于民间,就以孔子来说,传说中孔子就遇见过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接舆等诸多隐士,他们曾深刻批评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找不到前进之路,不如归隐等,他们思想深...
評分我们读古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典谟训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于民间,就以孔子来说,传说中孔子就遇见过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接舆等诸多隐士,他们曾深刻批评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找不到前进之路,不如归隐等,他们思想深...
評分我是看了第一篇《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后决定买下了这本书。《中》这篇文章,三观正常、借古喻今、文字流畅,所以喜欢。 其余诸篇,大致也是走的这个路数。作者希望以随笔、笔记的方式,把古代的精神、趣事,在今天和自己的身上照应一遍、感叹一遍。这个路数是好路数,只是极...
評分我是看了第一篇《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后决定买下了这本书。《中》这篇文章,三观正常、借古喻今、文字流畅,所以喜欢。 其余诸篇,大致也是走的这个路数。作者希望以随笔、笔记的方式,把古代的精神、趣事,在今天和自己的身上照应一遍、感叹一遍。这个路数是好路数,只是极...
評分我们读古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典谟训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于民间,就以孔子来说,传说中孔子就遇见过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接舆等诸多隐士,他们曾深刻批评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找不到前进之路,不如归隐等,他们思想深...
有點意思
评分作者讀書是讀得很透的
评分沒有青鳥故事好。但是也不至於三星以下吧
评分上一本《會飲記》(沒)看完,對李老師有些失去興趣。今天沒事翻開這本,一下子又被吸引。我不是很介意他對曆史的篡改與對典籍的麯解--這書評分這麼低,我料想部分原因可能在此--,因為這本書它是那麼有趣,我有好幾次忍不住笑齣聲來。李老師很擅長想象“曆史的幽微處”,他這樣做也不止是為瞭好玩,同時也是在為文學爭取立足之地。不過,看到我這個評論,他可能會說,讀者,你這麼嚴肅做什麼~
评分文河書中屢引李敬澤之文,閑逛言幾又,尋思著春節假期看本輕鬆的書,見到這本《詠而歸》,又想起素珍女史曾薦其《青鳥故事集》,再見封麵及書名,文雅可喜,便即購迴。文字不是我喜歡的風格,現代語匯在文中的齣沒,總覺格格不入。文章意思是有的,騷到的卻不是我的癢處,沒有攫然一驚、霍然如此的驚喜。但我想,他的文應還是好的,能看得齣他有自己的節奏,隻是我和不上他的拍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