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 》等。
倪梁康 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译著:《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1926年,胡塞尔当时的助手兰德格雷贝把胡塞尔的这份用速记方式写下的讲稿译成一般文字,而后胡塞尔又在上面作了修改和注释,准备出版。胡塞尔文库在1947年首先把该书作为《胡塞尔全集》的第二卷出版。《现象学的观念》的产生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在现象学还原的道路上已基本完成了向超越论现象学的突破,从而成为一名超越论观念主义者。
在本科毕业前,我有幸在课堂上接触到胡塞尔的思想,作为自己大学四年来发乎兴趣的哲学探索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初来乍到的我站在现象学的门外向内窥视,惊叹于其之深不可测。尽管胡塞尔的现象学极力彰显“直观”的作用,但他的学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却绝非直观。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
评分《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6年版)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它由五个讲座构成,虽然篇幅相对于胡塞尔的其他著作来讲显得非常的小,但是他在这五篇讲稿中全面阐述了现象学基本理论。后来瓦尔特•比梅尔指出的: “胡塞尔此后一...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完释读后看的这本,太难读了啊啊啊(主要没了解过康德)所以并没有看得很认真……另外尽管对某些概念看了好多遍还是感觉没了解透。 大致思路是: 先从自然的和哲学的思维态度的批判来提出如何切中(treffen)认识论的问题中心,即提出"科学认识如何可能"的论题。 从对笛卡尔"...
胡塞尔是笛卡尔的症候。现象学还原的本质并非是经验主义归纳法的一般知识,而是作为事物总体的现象学本质。而当一切超越被悬置,纯粹的被给予性的事物在绝对的,本源性的直观(感知,想象)中显现时,绝不是透视黑箱子里的宝贝,而是事物在直观中自己构建自己的实存。
评分看不懂乘以二
评分胡塞尔(喃喃)的自语
评分1.在我的认知里,哲学思考方法是连续的,而自然科学的方法永远是离散的、最多只能无限接近连续。这样理解,是否比单说这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更深入?2.非常遗憾自己不会德语,深刻怀疑这会导致在理解众多的德语世界哲学思想时有偏差,比如“现象学”就是英语里的manifesto 的话,那么翻译为“不证自明”似乎更符合原意。3.站在书店里翻完,感觉能让哲学带我离开这荒谬的现实世界已经很幸福( ̀⌄ ́)
评分二读,还是偏简要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没有说三遍,所以还是得靠其它二手资料来理清楚。但是对拒绝自然态度、拒绝向科学的任何借鉴,全书倒是不断重复了,很有启发性,所心慕的以几何为标杆的唯理论正属于胡氏所批判的“伟大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