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学,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诗文评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古代文体形态研究。著作有《晚明小品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旨永神遥明小品》等及论文多篇。编著有《晚明文学思潮研究》《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中国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等。
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同时从晚明小品在晚明、清代、海外以及当代的接受情况,考察其历史影响。作者把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作者颇重艺术感受,笔下常蕴诗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遥之趣。本书是晚明小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都有参考价值。
淡化传统,增强诗意——读《晚明小品研究》有感(1181字 ) 作者:苇眉儿 在晚明文学发展史上,小品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说到底,小品文其实代表的是晚明文学所具有的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先来普及下小品文的概念。顾名思义,一个小一个品,是指的体制短小、轻俊灵巧、真情流露...
评分世上本无新鲜事;当今的文青与明末的文人,同大于异;而对于高尚闲适生活追求之极致程度,今人实无法与前人并论:如“一杯茶、一本书、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等流行文案,比之四百多年前的“一卷书,一尘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骏马,一溪云,一潭水,...
评分近观诸书,嘈嘈杂杂,总觉人心浮沉,或有暗室无光之苦,或为夜室观烛不明,诸种心思,不一而足。惟今观《晚明小品研究》一书,似推窗现明月,月夜之景,清冷明晰,浮沉之心似有所寄,每观一家小品,则若清风拂来,涤荡身心似有所得。 言及我中华文化,总括之以“博大精深,渊源...
评分淡化传统,增强诗意——读《晚明小品研究》有感(1181字 ) 作者:苇眉儿 在晚明文学发展史上,小品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说到底,小品文其实代表的是晚明文学所具有的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先来普及下小品文的概念。顾名思义,一个小一个品,是指的体制短小、轻俊灵巧、真情流露...
评分中国古代文人视诗文创作为正统,古人常言: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可见诗文是表达文人志向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散文在先秦两汉兴盛,经由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一度兴盛,但在词曲、小说、传奇等通俗文学的冲击下,诗文也很难保住自己的地位。自宋以来,诗文的数量上...
9几年能写出这个水平很了不起,才气淋漓。可惜没怎么用西方文论,有些问题(比如陌生化)没有深入下去。不知道吴老是故意的,还是确实对西方文论不熟悉。还是打4星吧,哈哈
评分论作者论文章,最后三章笔下溢出情感,其实前面侃侃而谈,何尝不有情。病居士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钟惺文章的法度构思,读谭元春写落叶“若朱鱼乘空”就想到了柘植义春的《红花》。《鸳鸯牒》将武则天配给曹阿瞒,令之锁于铜雀台。
评分好久没读到可读性这么强的学术作品了,思路清晰,文思通畅。读书后跋的时候竟然有些感动。不喜欢晚明的风气,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另外一些有关人生哲理、训教、顿然大悟的文章读起来真的是粗鄙不堪。晚明的风气真是有些颓丧,没有气象,都是一个个小圈子在“争鸣”,而圈子内部互相“吹捧”。
评分按需。
评分9几年能写出这个水平很了不起,才气淋漓。可惜没怎么用西方文论,有些问题(比如陌生化)没有深入下去。不知道吴老是故意的,还是确实对西方文论不熟悉。还是打4星吧,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