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阿兰-傅尼埃
原名亨利·阿尔邦·傅尼埃,1886年生于法国中部的夏佩尔-东吉永。他两次报考巴黎高师失败后,入伍当了文书,退伍后在巴黎报刊上发表文学评论。1912年,《新法兰西杂志》连载小说《大莫纳》,受到文坛好评,获龚古尔奖提名。1914年8月,阿兰-傅尼埃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在圣-雷米遭遇德军伏击身亡。其代表作《大莫纳》自其问世之日起就深受读者喜爱,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阅读和写作。
《大莫纳》讲述了十七岁的莫纳转学来到乡村寄宿学校,成为班上的领袖,被称为“大莫纳”。在一次偶然的迷途中,他来到一座仙境般的古堡,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并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伊冯娜,两人一见钟情。婚礼的主角弗朗兹神秘消失,莫纳也在第二天就被带离开那里。此后,他一心想要重新找到城堡与冯伊娜。经过种种周折,他终于在索莱尔的帮助下,和伊冯娜结成伴侣。但在新婚之夜,莫纳听到了弗朗茨的求援呼唤,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去帮助弗朗兹与他的恋人。一年以后,莫纳帮助弗朗兹找回他的恋人,使他们终成眷属,但冯伊娜却不幸死于难产,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孤女。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初恋和成长的浪漫诗小说,集诗意与叙述于一体,其中游园会的部分,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想起奈瓦尔的《西尔维娅》,只是没有那么多的闪回。而莫纳所经历的游园会,在后续被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揭开了层层面纱,这种叙事技巧也快成了作者的风格了(虽然他只写了一...
评分罗豫/文(谨以此文怀念我们那也许从未有过“和平与安宁”的童年) 不论中学生谈恋爱是一件多么让家长们沮丧的事,就整个人类历史来看,与其说现在中学生谈恋爱是“早恋”,毋宁说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强迫人们“晚恋”,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将自然的快乐定为非法的同时,...
评分小说以作者家乡法国谢尔省为背景,描绘出一幅19世纪法国乡村风物画。它并不十分写实,呈现的是孩子眼里的世界——瑰丽、梦幻、神秘又浪漫。 凯鲁亚克说:大茂那让我有种奇异的投契之感。确实,因为那是成人明明经历过,却渐渐淡忘,无法再感受的青涩和纯真。 故事并不复杂。“...
评分 评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部小说用桃花源母题讲述了一个迷惘青春的故事。
评分在两个平静的日子里重读了《大莫纳》,先前的碎片慢慢组合起来,变得完整。读到第三部,屡屡停下,好像心里已负担不了更多了,好像积累的情感不暂且宣泄就无法继续前行。他们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难忘:莫纳,弗朗茨,伊冯娜,瓦朗蒂娜…《大莫纳》如此特别、纯洁,占据了我内心独一无二的位置,没有别的书能向它投去光影,它像晶体般在最甜蜜和最消沉的日子里闪着光,呼唤我的神思与善良。
评分写得有点好。
评分19年开年书。通过魔幻与现实相交织的写作,展现了从孩童期至成年期所面临的喜与悲,也描绘了乡土生活旺盛的生命力和凋零中的凄美。喜欢前几章作者带有疏离感的语气和描写,堪称优美(当然翻译也应该有功劳),后面略逊一些。“他只是用他想象中的我来看我,不是用真正的我来看我。而事实上我浑身都是缺点。我们只会很悲惨的。”
评分在两个平静的日子里重读了《大莫纳》,先前的碎片慢慢组合起来,变得完整。读到第三部,屡屡停下,好像心里已负担不了更多了,好像积累的情感不暂且宣泄就无法继续前行。他们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难忘:莫纳,弗朗茨,伊冯娜,瓦朗蒂娜…《大莫纳》如此特别、纯洁,占据了我内心独一无二的位置,没有别的书能向它投去光影,它像晶体般在最甜蜜和最消沉的日子里闪着光,呼唤我的神思与善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