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译者:范希衡(1906—1971)名任,号希衡,安徽省桐城人,1925年因参加“五卅”运动被追捕,逃亡北京。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法文系,1927年毕业后任中法大学孔德学院法文讲师。1929年秋赴比利时鲁文大学学习法国文学、比较文学、历史语法、比较语法,获双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北京中法大学教授兼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南京大学任教。译作有《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诗的艺术——布瓦洛文学理论》《忏悔录》《中国孤儿》等,论文《论<九歌>的戏剧性》《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影响》等。
《忏悔录》(1781—1788)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卢梭历数了他孩提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与腐朽。《忏悔录》是一部写得很坦率的自传,卢梭在书中自称“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与罪过……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来”。
题目为闲言碎语,就是想表明以下观点都是我不负责任的随想随感,请诸位认真的严谨的渊博的看官发现错误和荒谬之处莫要和我抬杠,我接受任何批评,并愿意虚心改正. 让.雅克.卢梭,这个钟表将的儿子,作为贫民思想家改变了法国乃至世界.如果没有他,大概不会有后来的萝卜丝皮儿,马拉...
评分偶尔读到一本介绍伏尔泰的书,里面当然少不了卢梭,我饶有兴致地读完了其中关于他们二人纠葛的部分,心中始终激荡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倒不是这本书写的有多好,至少其中有若干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更多的还是因为一直徘徊在心中的那个影子-----卢梭。 介绍伏尔泰的书,就一直颂扬...
评分【按语:卢梭的《忏悔录》第一部(卷1-6)完成于1767年,第二部(卷7-12)完成于1770年。前者发表于1782年,后者发表于1789年。 1、卢梭的《忏悔录》无异于18世纪法国的一幅社会画卷。首先提供了18世纪早期日内瓦地区、法国、意大利北部地区一幅祥和温馨的社会图景:16岁的少...
评分记得那还是在中学,语文老师在讲授文学常识中的外国文学史时,特意提到了卢梭的《忏悔录》,说这是本伟大的著作,但未必真的读得懂、读得透。也许老师的那句话是无心的,但却让我从此走近这本书。好胜的我总是伴随着些许叛逆,我放学后就去书店买了这本《忏悔录》,心想我一定...
“我生来就是为着独自一人在闲暇中进行沉思默想,而不是为着在大庭广众中说话、行动和处理事务。”
评分非常非常喜欢这版翻译 读起来舒服 感动
评分废话真的太多了!尤其是下卷讲乱七八糟的关系的时候,琐碎无聊的十八世纪八卦。上卷青少年时代还好一点,重要的是人生中的某些时刻。
评分高中时代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本书,二十年后买了新版本重读,发现槽点满满,当年被忽悠的好惨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