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作者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徐瑾《白银帝国》 因为有读过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徐瑾的文章,随之就无意间看到徐瑾的这本新作,就去拿来看看。 总的来说书的观点比较的明确,甚至说是比较的单一和重复,我国的货币史应该算是比较复杂的,想必简单几句话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徐瑾谋求讲清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我...
评分金融市场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治乱循环。若政府太弱,国家难以建设,市场难以扩大;若政府过强,如果缺乏制度约束,最终也会扼杀市场。这种强弱并不等同于政府治理能力,而是表示权力边界的界定,强势政府在杀鸡取卵的诱惑之下即使能够出手扼杀市场,随后也难以...
评分关于货币,种种理论非常之多,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大概是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曾经被自己相信着。不过,就像劳动价值论与剥削理论一样,阅读与实践越多,其说服力就越低下,它慢慢变成理论之一,乃至说服力非常低下的已经死亡理论而已。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密切联系 看《江...
评分 评分书稿摘录/反思 一、《白银帝国》全书的主要内容 1.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媒介,它的起源与本质究竟是什么?作者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中国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就是商人信用到国家信用背书的展现。 2.西方是怎么建立起白银货币制度和金本位的,货币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
一锅乱炖… 看似色香俱全…实则半生不熟
评分作者的角度很独特,透过货币的研究发现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唯一不足的就是文中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引用却没有白话文翻译,这让某一些读者看起来会吃力些吧。总体而言,我非常欣赏作者思考的角度。
评分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信用需要政府背书,货币发展和王朝兴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分作者显然不是职业历史学家,无法探幽发微和提出自己观点,因此标题《中国货币史》显然远超其能力。本书的优点是将各种相关的材料进行了罗列,成为这个领域历史普及的一本著作。从这个角度说,组织又略平淡,阅读快感不够。但是这方面相关介绍的书籍似乎还不多,有介绍和开阔大众视野之功。
评分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