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民族史 姚大力 民族认同 思想史 中国研究 古代史 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发表于2024-12-26
追寻“我们”的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收入此书的文章共分为四组。第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7年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7年至1991年)。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东亚语言文学系当访问学者。1997年调至复旦大学工作。先后发表专题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读史的智慧》等,并参加了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由陈得芝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元时期”的写作,此外还主编《清华元史》辑刊。
宏观部分读起来更顺。后面一些文章让我感到自己没有历史学科背景读起来的不顺。
评分新文就没几篇,还是车轱辘话反复说,非常没有诚意。
评分近期内不应该再读民族有关的理论性作品了,现代理论太容易鬼打墙了,书里的“伴生性的原民族主义意识”的描写是不错的。最后一编的民族形成溯源也挺好,就是和《北方民族史十论》重出了。前面复读机式地用元清模式,汉唐模式来反对单一的汉唐帝国模式,殊不知推倒一个简要的范式,自己再立一个简要范式是不明智的。材料大量复用,看来做学问的精力还是有限的,不如综合写成一篇文章,爱惜笔墨了。另外重视语文学、内亚史不就完事儿了,为什么要废那么多口舌去辩一下新清史的好呢?至于古为今用,我不知道能有几分效力。
评分本书是论文集,最初读到的是《上海书评》上的几篇文字,觉得精彩。全书读毕,汉唐、内陆边疆两种国家建构模式的创见,传统的族裔认同、伴生性原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的区分等论述固然精彩。但更让我敬佩与感动的,还是姚先生那种书生式的、作为民族史研究者的关怀(作者是江南的汉族)。“怎样在统一国家的宪政框架下,让这些历史地属于各民族、各人群的世居家园都获得富有各自独特性的发展。这是中华文明史留给当代中国人的一个无比重大的问题,一个考验他们良知和政治智慧的问题”。
评分本以为是部专著,结果是文集,略失望。字里行间似有替官方背书的感觉。为什么美国“熔炉政策”在贵国行不通呢?不解释就这样断定有些武断吧。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8/03/19/%e8%bf%bd%e5%af%bb%e6%88%91%e4%bb%ac%e7%9a%84%e6%a0%b9%e6%ba%90/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姚大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1/69.00 子扉我 2018年春 申城西楼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8年3月20日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8/03/19/%e8%bf%bd%e5%af%bb%e6%88%91%e4%bb%ac%e7%9a%84%e6%a0%b9%e6%ba%90/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姚大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1/69.00 子扉我 2018年春 申城西楼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8年3月20日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8/03/19/%e8%bf%bd%e5%af%bb%e6%88%91%e4%bb%ac%e7%9a%84%e6%a0%b9%e6%ba%90/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姚大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1/69.00 子扉我 2018年春 申城西楼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8年3月20日
评分大部分篇目都不错,但因为是集子,核心观点——中国的两种建构模式,外儒内法的专制帝国和内亚边疆帝国的论述重复太多。 除此之外,对元朝是否中国的论证感觉不够有力。按照作者的观点,元朝大部分领土、人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今日中国域内,以及元朝统治集团族裔属...
追寻“我们”的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