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卫克安(Andrew Wheatcroft)
广受好评的历史作家,早年求学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及马德里大学。他撰写了多部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方面的历史著作。他的最新作品是与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合著的《战争之路》(The Road to War)。
他的博学睿智,奠基于扎实的研究和广泛的游历。为写作《奥斯曼帝国》(The Ottomans)和《哈布斯堡王朝》,他曾跨越全球,对土耳其、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奥地利、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历史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他现定居于苏格兰的邓弗里斯郡,执教于斯特林大学。
在六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这个11世纪末迅速崛起的皇族在欧洲叱咤风云,堪称历史的操控者。
在巅峰时期,哈布斯堡王朝曾控制从奥地利到亚得里亚海,从北非到墨西哥的大片领土。他们以胜利者姿态征服半个地球,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将欧洲带入现代历史。这个辉煌家族的一个举动便可引发巨大的蝴蝶效应——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二世因宗教政策在波希米亚引起反抗,冲突演变成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改写了欧洲版图。
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引发大战,从1701年持续到1714年,将欧洲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
即便到了王朝末路,哈布斯堡家族依然有撼动世界的力量,那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导火索便是哈布斯堡末代皇储的遇刺。
人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评价颇为极端,有人说他们是施行残暴统治的魔鬼,也有人说他们是无法融入现代世界的活化石……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卓越的历史作家卫克安还原这一神秘家族的面貌,探索这群个性鲜明统治者的智慧、手腕、巧计,展现他们的荣耀、伟业与失败。
卫克安写的是历史,用的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史学者的视角。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将看到器物、文化、事件背后的深刻意涵,亲历哈布斯堡王朝这头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从兴起到没落的全过程,并经由一个伟大王朝的起伏,感知欧洲大陆的兴衰。想要真正理解欧洲的读者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
文/赵客 作为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久的王朝,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可谓璀璨辉煌,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发展到统治大西洋两岸的皇朝,时间跨度之久、地域跨度之大,可能很难有第二个欧洲王朝/皇朝与之匹敌。哈布斯堡最鼎盛时期曾辖今日的奥地利、西班牙、波兰、捷克、匈牙利、...
评分“命运的变化丝毫不顾及人类和他们的丰功伟绩,他把帝王和臣民埋在一个墓穴里。” 这句话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爱德华·吉尔所说,也是《哈布斯堡王朝》序言中开头提到的第一个人物。历史总是被这样一群善于归类,言辞精炼的学者从堆满尘埃的旧文件中解放出来。...
评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评论了?书还没出就有人写...
评分文/吴情 奥地利公爵的儿子有可能成为西班牙国王?有人或许既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同时也被人封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看上去天方夜谭之事,实则对欧洲人来说司空见惯。阅读欧洲近代史,一个困惑就在于,以上这类放在中国的语境中无法理解,一国之君怎可拱手让给别国子孙?难道血...
评分9.6想读。不太推荐,作者的写法比较偏文化史,读者基本建立不起来理解框架,很多史实都没交代清晰,就分析心理与动机,剩下异文化读者在风中凌乱。所以如果不是对哈布斯堡与神圣罗马有史实框架铺垫,不要浪费时间读此书了。另外书后没有参考文献,所有书目都在注释里,不过注释写的确实下了功夫,很多细节与分析都在里面,有点意思。
评分很喜欢看1100s到1600s欧洲的皇室人物花边新闻——比如那位行动迟缓、久坐不动,沉迷于占卜、炼金术、仪式和符号,喜欢在院子里观看蔬菜生长,早年拒绝过王位、晚年离群索居的腓特烈三世,他可能知道最多只是不说吧。
评分看这本书真是费劲,像是在读一本厚厚的,错综复杂的家谱,而书写的方式,也和家谱差不多,感觉没什么文学造诣。 (已读)装帧真是精美!但内容真是无爱。真不适合做入门级读物,看完只感觉一阵凌乱。向作者严谨的治学致敬!仅此而已。
评分有人说哈布斯堡的历史就是一部欧洲通婚史,非常同意了!看完这本书刚好收到我的visa已经下来的消息,断断续续等了1个多月,but小胖的还没收到!从来没弄过这么烦人的签证!
评分真是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