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麦德维杰夫(Рой Медведев),男,生于1925年11月4日,格鲁吉亚梯比里斯城人,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劳动人民社会党主席之一。在长达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撰写了大量作品,一共出版40多本书,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社会、文学、哲学等众多领域,其中很多被译成英、法、意、日、汉、西等24种外国文字。其作品很早就被译成汉语在中国出版发行,很受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欢迎。
王晓玉,译有《苏联的最后一年(增订再版)》、《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姚强,译有《苏联的最后一年(增订再版)》、《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等
本书的叙述从戈尔巴乔夫掌权始至苏联解体终,对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浓墨淡彩的描写,其主旨在于让人明了,当苏联的政治体系将一个尚未做好掌舵准备的人推到风口浪尖时,苏联这艘被政治及经济风浪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大船最终触礁便是不可避免的了。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本书对我们更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更有效地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苏联,曾经的庞然大物,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却在缺乏外部入侵或剧烈内乱的情况下,一夕之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这一堪称20世纪末地缘政治及国际形势方面最重大事件背后的谜团,一直以来都引人遐想。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经常听到的就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评分满头银发被打理的一丝不苟,柔和的目光透露着慈祥。看到他百度百科里的照片时,我很难将“倔强好斗”这样的字眼与照片里的他联系起来。在我七岁那年的11月6日,刚任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不足半年的叶利钦命令: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一切活动,解散其一切组织机...
评分150年前,英法联军洗劫了一个没落帝国的皇家庄苑,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闻讯后发文严词谴责了这一行为。今天你能想象在一个国人为共同社记者的被打义愤填膺么。 110年前的左拉正在倾尽全力为一个素未平生年轻军官洗涮无妄之罪。我们今天的社会精英们面对暴政加于自身的邪恶暴行除...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年》作者麦德维杰夫作为苏共中央委员和苏联人民代表亲历苏联解体,这是他作为历史学家的幸运,也是我们读者的幸运。麦德维杰夫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多种原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对中国的现状有很大的参考和启示作用,目前中央的一些动作,似乎也正是...
评分苏联,曾经的庞然大物,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却在缺乏外部入侵或剧烈内乱的情况下,一夕之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这一堪称20世纪末地缘政治及国际形势方面最重大事件背后的谜团,一直以来都引人遐想。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经常听到的就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你他妈就为这个涨价?
评分终于等到相对的“全本”,趁过年看完,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那几本没阉割版的书到来~
评分103(18)苏联的改革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该启动,但腐朽的官僚体制平稳的压制了整个社会的改革二十多年,当戈氏上台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整个体制内的干部队伍却已不堪使用,而此时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掌权者恰恰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妄图用公开化来压制改革反对势力,却只讨好了知识分子,最后又在自己迷茫的方向中被唾弃。相对于中国的续一秒,苏联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戈氏并不具有一个改革政治家的能力,他只是官僚体系中平稳晋升到顶端的平庸官僚,个性魅力不足以驾驭复杂的局势,他开启的迷之改革即没有稳固基本盘的前提,也无法做到统合各方力量,只能在混乱的局面下自我消解,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短视之下,苏联的解体成为必然。我最不解的是这本书会被禁,这本书简直就是邓公特色社会主义的顶礼膜拜。
评分积重难返,但也有很大成分的人为因素导致一切不可收拾。德不配位是最大催化剂。
评分积重难返,但也有很大成分的人为因素导致一切不可收拾。德不配位是最大催化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