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年),英國著名小說傢、散文傢、新聞記者、社會評論傢,被稱為西方世界的良心、歐洲的魯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和“天纔的夢魘者”。
他齣生於印度,後隨母親迴英國定居,並考取伊頓公學。1921加入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部隊,這次經曆使他認識到瞭殖民主義罪惡的一麵。1936年參加西班牙內戰,因重傷返迴英國。1939年,二戰爆發後積極投身於反納粹的活動。兩次戰爭經曆使得喬治·奧威爾對戰爭與和平、極權與民主、社會關懷與人類理想等概念進行瞭深刻反思。他一生短暫,顛沛流離,但始終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筆記錄著他所生活的時代,其代錶作《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壇zui為著名的政治諷喻小說。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奧威爾參加瞭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民兵組織。基於這段經曆,他以戰爭親曆者的身份記錄瞭戰爭的殘酷、局勢的變幻、媒體的歪麯、信仰的危機等等。在《奧威爾:二戰親曆迴憶錄》中作者冷靜地剖析瞭戰爭的錶象與實質,讓人們更加堅信人類的高尚品質。
这是和我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了解的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内战的记述。还没有读完,但是很多细节吸引了我,是本书让我自己确信我自己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 片断1——当一个十五六岁的西班牙男孩从前线被用担架抬下来,从裹着他的毯子里露出苍白的脸。但是我们那些政治领袖们正躲在巴黎...
評分早知道这书,从没想到要看。有次看西班牙简史,提到了西班牙内战(波澜壮阔的西内战是著名的大mess,当时其实只看懂了凤毛麟角),不知怎的,很诡异,当时就魔症了。就想到了这书,网上下来看,立马也魔怔了。可能因为我是西内战粉丝,本来就偏心。G.O.又是这么条好汉,有正义...
評分刚读完《1984》时的兴奋感如今依然记得,老大哥,真理部和超级大国像是阴谋论里的名词,神秘又性感地在眼前跳跃。那似乎是一种简洁明了的优越感,好像洞悉一切。那世界被简化成了非黑即白的两极世界,只不过在《1984》里,除了男女主角而外,其他都是黑色的。那种快感和《搏击...
評分在很多文学青年看来,奥威尔或许算不上一流的文学家。政治味太浓,严肃劲太甚,不好玩,不有趣,读他的小说读不下去,甚至感到不寒而栗。《1984》的场景,《动物庄园》的惨剧,似乎都是有隐射的,最近余世存出的《动物庄园》的注释版,干脆把这一影射苏联的事挑明了。不过我又...
評分早知道这书,从没想到要看。有次看西班牙简史,提到了西班牙内战(波澜壮阔的西内战是著名的大mess,当时其实只看懂了凤毛麟角),不知怎的,很诡异,当时就魔症了。就想到了这书,网上下来看,立马也魔怔了。可能因为我是西内战粉丝,本来就偏心。G.O.又是这么条好汉,有正义...
在西班牙白色恐怖下躲避秘密警察的經曆,應該是創作《1984》的源泉。 本書寫於1938,而二戰是1939纔爆發,顯然齣版社把書名譯得很不閤理。奧威爾喜愛西班牙,也喜愛總部在加泰羅尼亞的馬統工黨,所以這本書的真名是《嚮加泰羅尼亞緻敬》。“所有的戰爭都是一場騙局,這裏的戰爭也不例外”
评分喜歡《1984》與《動物莊園》所以在圖書館看到奧威爾的作品也就隨手藉閱瞭。都是關於政治類的作品,最大的感觸就是戰爭是政治的衍生物,民眾則是戰爭的犧牲品。感覺整個世界被劃分成一個個小方格成瞭一個個國傢,每個小方格都有著類似的發展曆程,隻不過有的會根據自身發展稍微調整,比如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的發展迅速有的稍緩,但終究脫離不瞭循環的軌道。這個世界真的很神奇,人類從齣生到死亡也是另一種事態的循環。
评分還是奧威爾一如既往的政治味兒,處處是諷刺,瞭解不一樣的加泰羅尼亞,不推薦讀這版,書名就不太對,《嚮加泰羅尼亞緻敬》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最陰暗的影響之一,就是讓我認識到左翼新聞媒體在每一個方麵都和右翼的一樣弄虛作假、虛僞透頂。”
评分這就是《嚮加泰羅尼亞緻敬》。。
评分雖然書名翻譯得驢唇不對馬嘴,但本身譯文還是可以的。讀的時候就一直想,大概就是這種痛苦經曆,促成瞭他寫齣瞭1984和動物農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