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库切 (1940—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和学者。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国接受教育。库切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方面造诣颇深,是一位学者型作家。著有《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耻》《凶年纪事》《耶稣的童年》,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等作品。他几乎囊括所有国际文学大奖,并两次获得布克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
精选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写于1986至1999年间的26篇文学评论。库切开篇便提出“何为经典?”之问,并在艾略特、巴赫和赫伯特的作品与观点中寻找答案。他接下去就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8、19世纪文学大师,以及里尔克、卡夫卡、穆齐尔等现代主义德语作家进行深入讨论。同时,还剖析了博尔赫斯、布罗茨基、戈迪默、奥兹、拉什迪、莱辛等20世纪文学巨匠。优雅细腻的文字和极高学术价值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集。
布罗茨基的随笔 约•马•库切 一 1986年约瑟夫•布罗茨基发表了随笔集《少于一》,其中一些篇目译自俄语,另一些直接用英语写成。对布罗茨基来说,用英语做语言母体具有两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发自内心的对奥登的敬意,奥登在他1972年离开俄国时花大力气帮他铺平道路,并...
评分风格与立场 ——关于库切《异乡人的国度》 文/苏七七 《异乡人的国度》是J.M.库切的书评集,自从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小说都已经翻译成了中文(没得奖之前翻译了一本《耻》),现在轮到翻译评论集。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写于1986-1999年,绝大部分发表在《纽约图书评论》上...
评分这本少见的“客串”评论集,混合着一些众人皆知的“趣闻”与故事梗概一样的友情图书宣传,平庸浮泛、了无创见,和写作《耻》《青春》那个库切几乎毫无关系。甚至不如约翰·凯利的《阅读的至乐》提供出的新知与信息。 如果读过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或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
评分大家好,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本书再版的时候我对全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修订,并对个别句子做了修改,黄底表示标准人名地名大字典中查不到,我按相近词条确定了一个标准后进行了全书统一,备注部分就是备注了ORZ 汪老师是一位非常棒的译者,嗯。其他我也说不出啥了。 时间仓...
评分理想中的批评。有引用,但不是机械地堆积。过瘾。真没想到,原来文学作品真的可以从道德的层面,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可以从社会学的层面,甚至是政治的层面解读。而且库切这个家伙还说得俨然是那么回事儿。读了这样的批评,再瞅那些伪“评论”,只能说是人脑和猪脑的区别,根本...
20171230——141;去年看黄灿然翻译的《内心活动》感觉更好。可能是看了译后记的错觉,译者说只看过库切4本汉译本小说就着手翻译这部评论文集了。
评分脑残粉
评分可以偷懒当书单
评分历经最野蛮的浩劫而能存留下来的东西,之所以能幸存下来,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人民不愿意舍弃它,是因为人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这就是经典。
评分审视打量或者抚摸特定的肉体,并不能浇灭情人心中炽热的欲望之火,因为情人所渴望的并非这个或那个个别的肉体,他所渴望的是穿透肉体的天堂的光辉,正是这光辉使他的心中充满了好奇。情人们之所以不知道他们所渴望、所追求的究竟为何物,原因正在于此:因为他们不认识上帝。 里尔克向女人求爱,激起她们的热情后又退避三舍,这在里尔克的生活中是常有的事。加斯认为这表明了里尔克的胆怯,表明他寻求的是母亲而不是情人,表明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布罗茨基拒绝把自己的伤痛展示给别人看,这是他令人钦佩的一贯个性。他对人说,千万别把自己当受害者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