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娜•托馬斯(Dana Thomas),《新聞周刊》巴黎分社資深文化與時尚作傢,她從1994年開始為《紐約時報》雜誌撰寫報導,並且在各種刊物發錶文章,包括《紐約客》、《哈潑時尚》、《時尚》、《華盛頓郵報》與倫敦的《金融時報》。她也是《哈潑時尚》雜誌澳洲版巴黎特派員,以及巴黎英美媒體協會與海外媒體俱樂部成員。1996年到1999年,托馬斯在巴黎的大學教授新聞學。
過去15年,她為《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與《時代》雜誌巴黎分社撰寫關於時尚與精品事業的報導,她探討精品工業黑暗麵的文章鞭闢入裏,揭發普拉達、古馳與巴寶莉等名牌不願讓大眾知道的真相。
“奢華”一度是擁有祖傳遺産的貴族世界的專享。“奢華”的曆史,就是一部關於傳統、精緻、驕奢的購物史。然而,今日的“奢華”卻被打包販賣給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這些大公司在意的隻是規模擴張、公眾注意、品牌認知度、廣告,當然還有巨額利潤。本書是對富麗堂皇者投去的強硬一瞥,並追問:“奢侈品為何失去瞭光澤?”
《奢侈的!》是一部深度剖析時尚界黑幕的紀實類時尚讀物,係統地介紹瞭奢侈品牌的發傢史,顛覆瞭奢侈品牌從前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
炫富妹郭美美用红十字会的钱买爱马仕,骚和尚释道心用香客的钱买古驰等现象并不是中国特色。对名牌手袋的迷恋,中外如一!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在亚特兰大路易威登精品店用他们的红十字卡购买价值800美元的手袋。这事一经见报,LV停止接受红十字卡付帐,并把已经交...
評分刚看到书的名字时,以为是一本奢侈品的教科书。读了才知道原来是一本揭露奢侈品内幕的“反奢侈品”书。通过展示奢侈品来凸显一个人的权势与成就,这究竟是不是浪费的争论从公元前700年就开始了,直到现在也没能有个定论。但是看完这本述说奢侈品变味之路的书,才明白一个带着价...
評分还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写到,你不要以为自己自己有个LV的包,有个Gucci的眼镜,有多几件大牌的奢侈品就以为自己是有钱人,真正有钱人的世界你根本不懂。的确,仅仅拥有几件叫得出名的大牌而已,对大牌又了解多少呢? 刚工作的头两年工资不高,但是同一批进来的同事...
評分《奢侈的》一书为大家展示奢侈品的前生后世和方方面面,当然也包含奢侈品的“设计”, “设计”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价值?产品除了原材料、工人工资、场地资金、店面开销等等之外,是否还有什么价值?这是一切号称“设计创造价值”者绕不开的问题,也是“设计创造价值”的根本。...
評分曾在公车靠站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孩子背着一个簇新的红色漆皮LV,也许是刚刚入手,看的出来女孩子很喜欢,很兴奋,又有些手足无措。看着她那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神情,让我想到Karl Lagerfeld的一句话:Luxury is the ease of a T-shirt in a very expensive dress. I f you ...
近十年來看過的,對這個行業描述最準確的書瞭。讀起妙趣橫生。非常喜歡
评分描述的多
评分從不買奢侈品,瞭解瞭不少黑幕,其實賣的就是夢想,賣給的是大眾,奢侈品行業會一直存在,因為人性還未曾改變
评分講述全麵,但都是21世紀前十年的事情瞭。都8102年瞭,人力低成本的大陸工廠已不復存在。中國遊客已經取代日本遊客買空世界。網絡在綫銷售和奧特萊斯都不算時髦概念。各品牌都淪為潮牌,取悅20歲上下的年輕買傢瞭——眼下24歲的新貴擁有一支bk已經不算是個事兒。而當年那些JC配miumiu蝴蝶結的小女孩——已然中年阿姨,消費降級。迴望過去十年,謝謝陪過我們的CELINE。再見!同類書籍馬廄前總裁迴憶錄《奢侈》寫得不錯,著力更多於品牌經營和銷售現場。
评分這本書具有煽動性,比較適閤那些對時尚鄙視、反對打扮的人閱讀,正好同仇敵愾。人們似乎潛意識裏反對裝扮,好像專注美都是很庸俗拜金的,時尚也沒有什麼好名聲,覺得這是專製的是圈套。可是,人們卻不對美食作齣聲討,張揚的宣稱自己是吃貨,放肆的滿足自己的味蕾。我們現在對食物的追求已經殘殺瞭數以萬計的動物,數以萬計的肥胖人口。人們追求美勢必會造成服裝的階級,奢侈財團在中間作惡也是不可否認的, Bernard Arnault也確實是個惡魔,奢侈行業內部的人也在抵抗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