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摄影 阮义忠 台湾 随笔 艺术 故乡 人文 社会
发表于2025-02-25
人与土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 广受赞誉的摄影经典代表作
◎深情细腻的镜头,留存台湾乡土渐渐消逝的人情风景
◎温柔简净的文字,讲述照片背后人与自然的亲密依存
◎阮义忠摄影随笔代表作 “乡愁三种”精装文集首卷
---------------------------------------------------------------------------------------------------------------
《人与土地》是有“中国摄影教父”“台湾布列松”之称的阮义忠先生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书中照片拍摄于1974~1986年,展现了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失的人情与风景。《人与土地》系列作品中有12幅被巴黎现代美术馆珍藏。
那时候没有任何旅游指南,阮义忠依靠一本台湾客运路线图,走遍 岛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最终归宿于土地。
阮义忠,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文字比照片好
评分三星半 ,大部分照片比较一般 属于是一般的“纯记录”,个别几张还是不错的,比如“永远的老师” “头城竹器匠” “裸身和真诚”等
评分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相片,故事赋予意义,图像直击心灵。以为看到的与我无关,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倒影,我们从来不曾置身事外。
评分昨天去借向京的书时,顺手拿的。照片比文字好,以及排版装帧是硬伤,不能平摊对于看照片的勾图简直。。。还有觉得照片在文字前面会更好呀。虽然阮讲兰屿商业化了,并不能打消我去看飞鱼的念头呀。
评分“‘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我们所有人不就跟那放飞的鸽子一样,身上拴着一条无形的链子。那智障儿的铁链长度代表了家人对他的爱,我们的链子看不见,摸不着,无法丈量。”
在阮义忠先生“乡愁三种”系列文集中,最令人惊艳的是《正方形的乡愁》,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失落的优雅》,而最最厚重的则要数这本《人与土地》,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不仅因为书中照片拍摄得精彩,而是这本书所选取的主题恰是作者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 不论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评分图像很直接,文字也算是简单,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作者说年龄已老,希望能表达得朴拙、平润一些,然而字里行间总是不时有些滞涩的拖沓感,而不是作者期望的那样的透彻明晰。出于生,再入于死,那需要多么大的心劲呢?也许差距就在这之间吧。 2012.5.3
评分“接触摄影之后,从镜头看出去的一切,都在向我提出询问:‘你和我有何关系?为何要拍我?你要表达什么?’我要拍出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答案就在其中。”这大概是很多摄影者会想到的,大部分人,恐怕穷其一生都没能拍出个所以然,而对那三个问题,更是只能做胡...
评分提起阮义忠,国内40岁上下的摄影师都不陌生,据说如今国内首屈一指的摄影师,年轻时都是阮义忠的读者,如今的摄影作品中,还接续着阮氏灵魂。这位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摄影教父”,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之子,爱音乐、写小说的文艺青年,虔诚的佛教徒,四十年来,他的...
人与土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