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彩色负片和黑白底片中精心挑选了445张作品,其中有70多张原底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照片的拍摄时间从1964年到1995年,横跨几个不同时代,聚焦于巨变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产场景。摄影者选取了被很多摄影家忽略的细节与生活琐事,并逐渐在拍摄中摸索出一套特别的观看之道。透过这些鲜活的照片,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从历史深处浮现出来,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观看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青年时代的翁乃强和他的摄影告诉我们:历史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个体故事。对于摄影,他只有这样一个质朴的理想:做时代的记录者。
如今回望自己童年的生活,在时间的冲刷下,记忆就像蒙上了一层面纱。那时的人、物、景都好似氤氲着昏黄的光圈,似是而非,让人难忘但却无法清晰的重现出来。幸好还有照片,照片定格了那时的笑容,凝住了那时的风景,记忆在照片面前渐渐复苏,重又找回了曾经的感动。 我们都该感...
评分知道翁乃强是从那幅著名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彩色照片开始。 那个年代的黑白照片见过很多,留下深刻印象的确实这一系列的彩色老照片,确实也少见。抛去灰头土脸的刻板印象,只想说一句,那个年代里的人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出彩”。 60——9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留存下来的非...
几十年前的中国在我的想象中是黑白的,这本集子里的彩色相片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那个中国。那时的北京天还很蓝,人们笑得很自然。全然没有今日的灰色,以及被这个操蛋的社会和生活压榨到无法喘气的死人一般的面孔。
评分影像材料就是鲜活
评分恕我直言 摄影师最重要的那张作品用一个两寸大的照片来显示 真的相当不厚道 另外和同时代的李振盛的作品相比 李老师的作品真的要棒很多啊 构图想法之类都更胜一筹 。不过翁老师拍摄的北京城生活场景我还是喜欢的
评分恕我直言 摄影师最重要的那张作品用一个两寸大的照片来显示 真的相当不厚道 另外和同时代的李振盛的作品相比 李老师的作品真的要棒很多啊 构图想法之类都更胜一筹 。不过翁老师拍摄的北京城生活场景我还是喜欢的
评分80岁的印尼华侨翁乃强跨越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摄影,与如今充满个人意识和观念的“当代艺术摄影”不同的是,那些那时带有强烈政治符号的彩色照片现在看来有点荒诞,但却又那么现实,是一个时代政治美学的延伸。 那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一片片绿色的军装,亢奋的脸庞,安静的小城,广阔的田野,飞驰的自行车,灿烂质朴的笑容......我很幸运出生在这些政治记号还没有消退掉的88年,那些承载着梦幻现实感的彩色照片,触摸到历史时代的黑白照片,不就是我们父母辈的养成纪录片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