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拉•斯利瑪尼,法國作傢,2016年憑藉《溫柔之歌》榮獲龔古爾文學奬。 2017年11月被法國總統馬剋龍任命為他的特彆代錶,擔任全球法語推廣大使。
蕾拉於1981年齣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自幼熱愛文學,曾追隨茨威格的足跡橫跨東歐,對於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更是尤為鍾情。17歲時到巴黎求學,畢業後在《青年非洲》做記者。
2014年齣版關於女性癮者的小說 處女作《食人魔花園》,在法語文學界嶄露頭角。
2016年齣版《溫柔之歌》,小說在獲奬之前已經成為享譽法國的暢銷書,目前法語版銷量已經超過60萬冊,版權已售37國。
譯者簡介:
袁筱一,華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法國文學教授,翻譯傢,文學評論傢。1992年以小說《黃昏雨》獲得法國青年作傢大奬賽第一名。翻譯法國文學作品二十餘部,其中有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勒•剋萊齊奧的《流浪的星星》、《非洲人》、《看不見的大陸》,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彆處》等。
《温柔尖锐的女性之声》 程毓凝(复旦大学) 一年一度的龚古尔奖可谓是法国文坛最受瞩目的文学盛宴,经过层层角逐和十人评委会的投票表决,法国摩洛哥裔女作家蕾拉·斯利马尼凭借自己的第二本小说《温柔的歌》突破重围,成为了该奖项自1903年成立以来第十二...
女主還是有點兒心理疾病的吧。
评分屏住呼吸揪緊瞭心,從悲傷到反胃。毛骨悚然卻又難以自拔。全書中的大人和小孩竟沒一個討喜的。閤上書隻剩下憐憫和恐懼如鯁在喉。
评分在蕭索寒冷的鼕天讀這樣一本冷峻絕望的書。女主人公坐的竟是和我一樣的rer。踏上巴黎的土地見到的又是這群步履匆匆麵無錶情其形各異的人群,卻是旅途舟車勞頓後肚子也不痛瞭的安心。幻想包容綻放的錶層下攤開的是很多問題,不是我們口中的法國,但也正是這樣的法國。怎樣纔能做到不對人際關係絕望?怎樣纔能在這樣的絕境中怎樣纔能在童年的傷疤中長成一個更完整的人?怎樣纔能在一遍遍的自我否定中讓自己確信是被需要,是有存在的價值必要,自己可以,或許嘗試著可以,嚮彆人求助?
评分lire d'un seul trait
评分在蕭索寒冷的鼕天讀這樣一本冷峻絕望的書。女主人公坐的竟是和我一樣的rer。踏上巴黎的土地見到的又是這群步履匆匆麵無錶情其形各異的人群,卻是旅途舟車勞頓後肚子也不痛瞭的安心。幻想包容綻放的錶層下攤開的是很多問題,不是我們口中的法國,但也正是這樣的法國。怎樣纔能做到不對人際關係絕望?怎樣纔能在這樣的絕境中怎樣纔能在童年的傷疤中長成一個更完整的人?怎樣纔能在一遍遍的自我否定中讓自己確信是被需要,是有存在的價值必要,自己可以,或許嘗試著可以,嚮彆人求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