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沙朗东(Sorj Chalandon),法国作家,一九五二年出生于突尼斯,曾为法国《解放报》担任记者直至副主编,撰写过许多关于北爱尔兰的重要报道,二〇〇六年出版小说《承诺》,荣获美第奇文学奖。二〇〇八年出版小说《我的背叛》,灵感主要来自他个人的经历,特别是是与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的亲密关系;三年后,他以“背叛”这一主题又写作了小说《重返基利贝格斯》,并荣获二〇一一年度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二〇一三年,他出版了小说《第四面墙》,讲述了一个想把让•阿努伊剧本《安提戈涅》搬上舞台的黎巴嫩导演的故事,荣获龚古尔中学生奖等多项文学奖项。
“你们知道树看到斧子进森林时怎么说吗?瞧啊,那把柄是咱自己人!”
蒂隆•密汉从小就受到父辈爱国精神的熏陶,长大后成了一名爱尔兰共和军军官。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误杀了自己的一位战友,却没道出真相。从此,他在“英雄”桂冠的折磨下,良心不得安宁。最后,他被英国特工利用了这一点,成了两面人。他的同胞和家人知道实情后,不但唾弃他,并且消灭了这个叛徒。
这部小说受到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兼英国特工丹尼斯•唐纳森的真实经历所启发。索尔•沙朗东曾作为法国《解放报》记者认识唐纳森,两人成为朋友,但这段友谊却因为爱尔兰的局势而改变。对友谊的背叛,为独立而进行的争斗,而内情却从未道出。在唐纳森去世之后,作者借小说主人公之口,原原本本道出了其中的隐情,也以这部小说沉重地埋葬了这段友谊。
本书荣获二〇一一年度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索尔•沙朗东这部小说令人感动而又心碎,它讲述了一个悲剧性传奇:那段历史中,爱尔兰是一个分裂、受伤的国家。这本书具有深刻的人性,写得精彩绝伦,字里行间都是寂静的泪水。
——法国《新观察家》杂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如果不是王老师从图书馆借回来我可能不会看这种类型的小说。战争残酷得让人难受,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爱尔兰内部的分裂和仇恨。叙事手法娴熟,可惜煽情有点太过用力。科普了一部分爱尔兰共和军的历史。
评分“这死亡是否不必要呢?……我们知道了他们的梦想;知道他们梦想过且已死去,足矣。”好象巧合,看完刚好看到新闻,当地时间周二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对英国境内近来发生的四起爆炸物包裹事件负责。距1994年北爱停火协议已经过去25年,距1921年更久远,裹挟着仇恨与愤怒的历史愈加沉重,难以说再见。关于IRA历史有介绍的不多,书里写到的肮脏和饥饿抗议在法宾斯德主演的《饥饿》中有过具象真实的展现。又看到三百多名IRA为争取政治犯身份赤身只裹毯子在自己的屎尿排泄物里生活五年并绝食抗议,有人付出生命的不息抗争,我无法轻漫地说那只是想象的共同体。正如有人爱爱尔兰爱到为它而死,也可以爱到背叛它,又如何能轻易地判定这两种爱的对错与轻重呢?
评分碎片式文体,理解不了
评分评分竟然那么低,不科学呀
评分最后一页男主死了,但前三百页他是生不如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