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温切斯特 Simon Winchester,中文名文思淼,英国著名作家、记者。1944年生,1966年牛津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担任《卫报》(Guardian)及《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的海外特派员。为《纽约时报》、《史密森学会月刊》(Smit hsonian)、《观察家》(Spectator)、《国家地理杂志》、BBC等媒体撰稿。2006年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新年荣誉表彰,获官佐勋章。主要作品有:《OED的故事》(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教授与疯子》(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改变世界的地图》(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大英帝国边境》(Outposts)等。
六十多年前,来自中国的同事,点燃了年轻有为的剑桥学者李约瑟对古老中国文化的热情,此后,这位精通多国语言、观察力敏锐的生化科学家,凭着异于常人的研究精神 与持之以恒的毅力,以独创的方式自学中文,并在战争期间前往中国,一边遍访因战事而散居各地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为科学工作者带来补给品,一边搜集阅读众多古籍,一头钻入中国科学史的世界里。随着对中国的逐渐了解,李约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并提出“科学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
“李约瑟难题”不但成为他展开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之钥,同时也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尽管李约瑟不是正统汉学家,也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史学训练,但他的这部作品,却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想法,为中国及世界的科学史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本书作者从李约瑟和亲友的日记、书信,以及各式著作与史料中,爬梳李约瑟对中国产生热情的背景,重新建构李约瑟企图解开“李约瑟难题”的过程。透过温切斯特丰富的想象力与活泼的说故事方式,读者除了得以认识李约瑟其人其事外,也能从另一种角度一窥当时中国与世界所面对的变迁或冲击。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是一本关于李约瑟的传记,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介绍了李约瑟不平凡的一生。其中着墨较多的就是李约瑟对中国科技的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李约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也给其带来了世界性的荣耀。 英国学者李约瑟,是外国学者中研究中国科...
评分李约瑟是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提到他自然就想到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说李约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朋友呢,其实这个“难题”就是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这样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贡献不容小视。其实有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值得...
评分犹记得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初见面那一刻的惊喜,那是在单位老旧的地下室里,杂乱堆着的旧书里,翻找出那本绿色封皮薄薄的书籍,毫不犹豫地翻找出来开始阅读,李约瑟其人或许在中国并非大名鼎鼎,但是他的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却是一部让人不能忘记的书。了解这套巨著的...
评分农业文明VS商业文明,李约瑟难题试解 ――向李约瑟先生和其他李约瑟难题的研究者们致敬! 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志在寻找这个难题的终极答案。个人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没有充分发...
评分你可能没有阅读过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但你多少会听说过这套巨著的大名。这套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深入的科学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这套皇皇巨著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科学...
比较真实客观的李约瑟。看过老版,不太喜欢那个译名。《爱上中国的人》比较符合原版的意思。
评分李约瑟因为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鲁桂珍教他中文的缘故来到了中国,在中国抗日时期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云南,同时紧靠着不多的经费,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地,东至福建,北至陕西,走访了296所大学和研究所并通过海路空的力量送去了数万吨设备和期刊,最终自己有了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出版的计划。最终在他去世时,这套书书籍—《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还在整理出版。李约瑟对中国科技贡献的却不小,但从他的分析中,我却发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民国时期科技没有国外进步的快,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李约瑟的角度认为是中国国内没有竞争导致的科技研发速度慢,从清末到抗日时期,国外从一站到二战,科技的进步是巨大的,而国内也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谁有优势的兵器,谁就能有战场的优势。战争能促进文化交流,也促进科技发展
评分《The Man Who Loved China》中文简体版。
评分爱上中国的人
评分李约瑟因为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鲁桂珍教他中文的缘故来到了中国,在中国抗日时期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云南,同时紧靠着不多的经费,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地,东至福建,北至陕西,走访了296所大学和研究所并通过海路空的力量送去了数万吨设备和期刊,最终自己有了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出版的计划。最终在他去世时,这套书书籍—《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还在整理出版。李约瑟对中国科技贡献的却不小,但从他的分析中,我却发现了关键问题,为什么民国时期科技没有国外进步的快,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李约瑟的角度认为是中国国内没有竞争导致的科技研发速度慢,从清末到抗日时期,国外从一站到二战,科技的进步是巨大的,而国内也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谁有优势的兵器,谁就能有战场的优势。战争能促进文化交流,也促进科技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