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不遇

寻人不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美]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 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近几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最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以及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比尔·波特
出品人:
页数:380
译者:曾少立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1143892
丛书系列:比尔·波特作品
图书标签:
  • 比尔·波特 
  • 游记 
  • 随笔 
  • 中国诗歌 
  • 旅行 
  • 古代诗人 
  • 文:旅行 
  • 历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从2012年开始,比尔·波特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很难受。 之前看过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很喜欢,想起来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在地铁站里面。刚好遇到唤醒阅读活动,这是当时送的一本书。 因为中美之间的一些渊源,故事虽说写的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为了完成使命而寻找终南山的隐士的一路见闻和感悟。 写的真生动...  

评分

不知道这个年近七十的美国老人走在大街上,会不会被认为是微服私访的圣诞老人。他有着和圣诞老人一样微微发红的脸,一丛浓密雪白的络腮胡。他的肩上也有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特别的礼物:两瓶美国最好的威士忌,三个中国人祭祖用的酒杯。当然,他没有雪橇车,脚踩一双9.99美元...  

评分

不知道这个年近七十的美国老人走在大街上,会不会被认为是微服私访的圣诞老人。他有着和圣诞老人一样微微发红的脸,一丛浓密雪白的络腮胡。他的肩上也有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特别的礼物:两瓶美国最好的威士忌,三个中国人祭祖用的酒杯。当然,他没有雪橇车,脚踩一双9.99美元...  

评分

《寻人不遇》比尔.波特著。我用时十三个半小时,97个笔记,跟赤松,也跟自己的心进行了交流。 寻人不遇是一件不开心的事儿。不过比尔.波特拿着他的托马斯.H.翰迪萨泽拉克黑麦威士忌,在中华大地跋山涉水,转了三十天,虔诚的进行中国古诗人巡礼,他跨越千年,要是说他寻人不遇...  

评分

第23天 谢眺 李白 作者找不到的谢公亭应该是谢朓楼。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6%9C%93%E6%A8%93] 李阳冰(书中误作“李阳平”)是李白认的族叔。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9%98%B3%E5%86%B0]  

用户评价

评分

孟浩然章节襄江写成了湘江,应该是译者对襄阳不了解导致。错字两处。其他很好!

评分

樊登读书会。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亲见国人的历史文化,仿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前朝,只是时代的玩笑。

评分

樊登第八本!凡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评分

七十多岁的老波特重登终南山,在院门外对曾经造访过的茅屋喊道:“阿弥陀佛,我是比尔波特,以前造访过这里。我今年七十多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访,师傅请开门,能让我进来吗?”山还是以前的山,但老师傅早已圆寂,年轻的师傅占据了茅棚,整修了屋子,人们聚聚散散,有的已经往生,有的重返红尘、成家立业,有人潜心钻营,做起了高官。。山脚下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半山间,曾经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康庄大道。终南山里龙蛇混杂,凡圣同居,亦如人间。波特想追溯的,其实是一千多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瑰丽绚烂的文人世界。

评分

拜谒名人墓地的行为也许也可以纳入文化史研究的分支,它负荷着各种追加的仪式感与意义感。中国古人更倾向于凭藉旧物、或者到石碑中与旧宅内怀古,多年后,鲁迅坐在厦门的坟间,对这些怀古漫不经心地予以一击——虽然他也乐于在文本中精心栽培各种的“坟“,这似乎是从庾信持续到废名的一个传统了。西方则更偏向于直接拜谒名人墓地,各种墓园因为躺满了名人的肉身残骸而充满了文化气质。《寻人不遇》比起《空谷幽兰》来,笔力弱了很多,旅行中过多的日常生活(没完没了的“洗衣服”)冲淡了对于诗人墓地搜寻的意义感,整个旅程匆忙混乱,记录的文笔也随意近乎流水账。偶尔一丝“他者的观察”,能让人想起何伟——但这种题材,显然是何伟不会触碰的,我想他更愿意选择富于冲击力且深邃的主题,而不是这类“老外旅行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