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水山,1971年生于中国山东招远。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史硕士;2006年毕业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艺术史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密歇根奥克兰大学。现执教于美国东北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历史与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史,旁及日本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的文化转译、佛教建筑和文人艺术。出版有关中国建筑、北京城市史、中国建筑史学史、西藏建筑、前卫艺术理论、文人园林和文人艺术的文章和专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于水山
出品人:
页数:379
译者:程博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394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城市研究 
  • 北京 
  • 城市 
  • 艺术史 
  • 中国 
  • 历史 
  • 于水山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首都北京的长安街两侧何以有这些建筑物?这些建筑又是以何种观念为基础设计建造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长安街的建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在长安街的发展与北京城的改造过程中,政治显然担当了主角。但是,政府制定的文化方针又不得不通过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得以物化实现。想对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全面而平衡的理解,就有必要将政治议程纳入建筑的大叙事之中。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學術哇⊙ω⊙

评分

既要有实用性与政治性的交融、又要反映传统和现代的认同。一座普通的建筑,生在长安街边上就注定不再普通。

评分

十里长街送总理。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长安街的起源和它在建国以后因为政治需要而不断延长的过程。随着长安街的延长,它两侧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演变,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最终长安街成了一幅拼贴画,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烙印,整体风格越来越碎片,也越来越多元。长安街和北京城市轴线的关系:作者说,正是因为长安街的改造和变化,跟今天的我们已经有了时间上的距离,我们不再身处其中,所以才能用审视的角度来看它,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在作者看来,长安街不只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面镜子,它也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象征。今天,横纵两条轴线功能上的互补和交替,就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在作者看来,历史的延续性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真正动力。

评分

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表达上有些奇怪。写的有点散像是论文集。像我这样的大二城规生读着还不错(不深不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