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西西 文学评论 香港 理想国 文学 @港台引进 2016 阅读
发表于2025-02-03
传声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文道称西西为“作家中的作家”,莫言说“她的小说有奇思妙想、才华横溢”,余华说“任何围绕西西作品展开的讨论和评说都有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我们面对的并不是那类大街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的作家,我们所目击的是一种独特品质的展现”,在这本书里,这位“作家中的作家”既展现了她的“独特品质”,也展现了她这“独特品质”所形成的一个来源——西方现代文学经典。
本书是香港作家西西继《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之后的又一本读书笔记,在形式和写作上依然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重述了西西心目中最优秀的西方现代小说代表作,包括马尔克斯、略萨、米兰·昆德拉、伯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本小说家的读书笔记,更是一位优秀的汉语写作者以个人风格改写西方文学的大胆尝试,读者既能读到西方内核的故事,又能体会到中文叙述之魅力。全书最后一卷,西西更是以万字长文逐句分析略萨经典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一章,让我们得以从小说家的视角阅读另一位小说家。
如何毒哑文学中的夜莺?答案是通过翻译。我说的文学中的夜莺,是诗。
打开一册从英文译过来的土耳其诗集,我不禁要想,我伸出去的手,触到的是诗人的头发,是诗人头发上束着的丝带,还是丝带上的灰尘?世界上有那么多婉转悦耳的夜莺,希腊的夜莺,波斯的夜莺,因为我们是聋子才使它们成为哑巴。
传声筒都是误读者吧,可也提供了想象的能量。
误读不断产生新的趣味和意义,各人有各人的误读,每一个人都从原作中创造自己的宇宙。
打开一本书,有什么比误读更充满参与的感觉?祝误读愉快。
——西西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14年获得台湾“全球华文文学奖星云奖之贡献奖”。
2017.2 很少阅读这么细致的书评,而且非常文学。只给3颗星显然是我不是很喜欢文艺的小说而不是书本身的问题。
评分喜欢诗
评分作为文学传声筒,更多是最早最快地打开一扇国外文学新的大门,率先介绍那些鲜为人知的优秀作品,因此对于文本深度方面也就难免稍有欠缺。
评分西西这种本身就很跳跃的作家去写那些很跳跃的作家的作品,会使得文学评论不那么文学评论,最喜那个她忘记名字的作家的《快乐的结局》,因为那真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评分真有意思,边看就边想把原来的作品拿来读。
西西的文笔简洁而有韵味。这种韵味绝对是回味的味。转述直白独到,嘎然而止,恰到好处。 对西西是仰望已久,文字却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品。 除却文字的玩弄,西西的视角也是如此新鲜。 我只能感叹我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唯有谨言慎行,孜孜不倦。 有幸的是,非夕闻道,而...
评分原来深为误读这个问题所困扰,莫说诗歌翻译失却了原文的许多神韵,就是一般的叙说和翻译也不免被过度解读或演绎,层层剥离下来,其中真意还能剩下多少?但渐渐发现误读与作品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无法避免,且每个人的误读就是自我的思想投射,与他人或有引起共鸣的地方...
评分文/吴情 怎样才算一个认真而不古板的读者呢?是就作家的个人生平、道德品行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还是就作品本身的内在意涵和风格技巧做精致的剖析?抑或是从个人崇拜出发臧否人物?这些做法都不鲜见,但各自都有所不足。“文品即人品”属古代文论的范畴,现代不很适用。...
评分 评分这是职工图书室里的书。随便浏览先看到理想国的标志i抽出来时西西的《传声筒》,以前读过她几本书,简洁有自己的风格,言之有物。 这本书是她读书的读后故事,她读了书再用自己的方式叙述出来,更简洁,带着她的观点。因为她读的书我大多没读过,拉美系列以及库切,不知道和原...
传声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