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一
總序二
緒論
一 杭州的佛教淵源
二 飛來峰造像概貌
三 飛來峰造像調查研究的迴顧
四 幾點說明
第一章 青林洞與峰頂區五代北宋造像
第一節 造像內容敘錄
一 洞窟概貌
二 洞窟區造像
三 峰頂區造像遺跡
第二節 造像特徵與鹹平造像
一 造像特徵
二 靈鷲寺與鹹平造像
第三節 青林洞羅漢像的地位
一 羅漢組閤與十八羅漢
二 降龍、伏虎羅漢
第四節 青林洞盧捨那佛會浮雕
一 《華嚴經》七處九會與盧捨那佛會浮雕
二 北宋華嚴會中毗盧遮那/盧捨那佛樣式的形成及其影響
第五節 結語
第二章 玉乳洞宋代造像
第一節 造像內容敘錄
一 洞窟概貌
二 造像內容
第二節 僧伽(泗州大聖)信仰與僧伽大師像
一 僧伽信仰與僧伽像的流播
二 玉乳洞第25龕僧伽大師像考
第三節 羅漢造像
一 玉乳洞十八羅漢造像說的問題
二 玉乳洞羅漢造像的藝術特色
第四節 禪宗祖師像與宋代禪寺的祖師崇拜
一 第28號禪宗祖師鋪像與宋代禪寺的祖師崇拜
二 第28號禪宗祖師鋪像的布局與風格
第三章 元代造像的背景
第一節 濛元王室與佛教信仰
一 西夏王朝的佛教信仰
二 西夏佛教對濛元時期藏傳佛教東傳的影響
三 元朝對佛教的尊崇、管理與元大都的寺塔雕塑
第二節 元初江南和杭州的佛教時局
一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所的設立
二 元初江南寺塔的興修與楊璉真伽
三 元代杭州興建的佛塔、佛像及刊刻的藏經扉畫
第四章 元代造像的分布與功德主
第一節 造像的分布
一 理公塔區
二 龍泓洞區
三 沿溪山徑區
四 呼猿洞區
五 摩崖碑文中的理公岩區伯顔元帥造像
第二節 造像的時間點與功德主身份
第三節 關於造像是否有統一的設計及造像性質的問題
第五章 元代造像的題材內容與圖像特徵
第一節 佛部造像(含佛三尊)
一 阿彌陀/無量壽
二 釋迦牟尼(金剛座釋迦與說法釋迦)
三 彌勒佛、毗盧遮那佛三尊
四 藥師佛、不動佛
五 熾盛光佛
第二節 菩薩部像
一 觀音部像
二 非觀音部像
第三節 女尊像
一 救度佛母
二 大白傘蓋佛母
三 頂髻尊勝佛母及其曼荼羅
四 摩利支天(積光佛母)
五 般若波羅蜜多佛母
第四節 護法像
一 黃贊布祿(黃財神)
二 騎獅多聞天王(多寶天王)
第五節 大成就者像、三僧像與高僧史跡故事組像
第六節 造像題材的特點與造像圖本的來源問題
第六章 元代造像的造型與風格
第一節 造像總體麵貌
第二節 漢傳造像的造型
一 服裝與颱座
二 寶冠與裝身具
三 人物造型
第三節 藏傳造像的造型
一 服裝與颱座
二 裝身具與寶冠
三 人物造型
第四節 漢、藏藝術的碰撞與交織
第五節 漢藏交融的風格形態
第六節 結語
第七章 密理瓦巴像、楊璉真伽像與高僧史跡故事浮雕
第一節 大成就者密理瓦巴上師像
一 第91號定日師密理瓦巴三尊像龕
二 密理瓦巴與薩迦派道果教法傳承
三 早期密理瓦巴像的存例
第二節 楊璉真伽之像
一 《普寜藏》扉畫中的楊璉真伽肖像
二 飛來峰楊璉真伽三僧像龕
三 元初楊璉真伽像産生的根源
第三節 佛教史跡故事浮雕組像
一 浮雕組像樣式及其榜題
二 “硃士行取經”浮雕內容與佛教史傳的契閤度及其題材傳承問題
三 浮雕組像産生的時代背景問題
四 “硃八戒”榜題及其相關問題
五 石窟、寺院中的唐僧取經的早期作品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布袋像的演化與第68號布袋彌勒大龕的年代問題
第一節 布袋像的演化及其地位
一 布袋像的原型及其早期形態
二 布袋像南宋以後的發展
三 小結
第二節 第68號布袋彌勒像與十八羅漢大龕的年代問題
一 關於年代的兩種意見
二 布袋像與羅漢的組閤及第68龕的羅漢組閤
三 大龕的位置、規模與組閤形式
四 小結
結語
飛來峰造像四次編號對照錶
《普寜藏》一幀扉畫小考
參考文獻
鳴謝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