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肖像画家,母亲是著名的钢琴家。少年时期他曾有意当音乐家,学习了六年音乐之后,又放弃了音乐改读文学。1906年他随父母访问了德国,1909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到历史哲学系,1912年到德国马堡大学就读一年,研究新康德主义派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开始和一些未来派艺术家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他长期在教育部图书馆工作。
帕斯捷尔纳克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1917)、《生活, 我的姐妹》(1922)、《崇高的疾病》(1924)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 (1931)、《斯彼克托尔斯基》(1931)、《重生》(1932)等作品。卫国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56年完成并在次年发表后,轰动国内外,并使作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 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日瓦戈医生》便是他创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记得刚进大学时的我正疯狂地迷恋着一切被苏联当权者禁止的书籍,而这本书当然也逃不出我的手心,在看那书的过程中,还被一位来自邯郸的同学发现,当时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说这是一本诋毁社会注意的书,当时我没有说什么,这件事过去好多年了,如今想起,不知道这位觉悟很高...
评分上大学时,晚自习时常走出图书馆一楼的大阅览室,上楼去报刊阅览室翻看杂志。那时候很喜欢一本名叫《博览群书》的杂志。后来,有人为这本杂志做了一本选辑,我在书店看到,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书名叫做《透过冰雪的思考》,七八年过去了,google上已经很难搜索到这本书的踪影,...
评分2016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授予美国摇滚乐歌手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决定震惊四座,一时间引发了众多评议,有人说这是向口头文学传统的伟大致敬,也有人说这是官方奖项对鲍勃·迪伦的一次成功收编。紧接着,便曝出了鲍勃·迪伦拒绝诺奖的新闻,随后是对这则新闻...
评分最初知道《日瓦戈医生》,大约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除了听说这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还了解到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由于受到苏联赫鲁晓夫当局的压力,未能前去领奖。在铁幕笼罩的岁月里,他成了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文化冷战的牺牲品。记得那时还有这样的说...
评分帕斯捷尔纳克:诗人的证词 帕斯捷尔纳克观察世界的方法决定了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即便1958年出版后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也是一部关于革命与诗人命运的小说。在40岁之前完成的自传《安全保护证》中,他这样描述莫斯科的冬天,“街道被黄昏缩短了三分之一...
全部看完…很能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鸣…里面人物的思想活动很细腻很鲜活,很多问题都是我以前思考过却没有得到答案的,在书里都为我指点了迷津…
评分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在动荡的政治背景下,他能做什么? 他所能做到不过是保持一颗勇敢向前的心和立场坚定的信仰。
评分不知道为啥拉拉这么吸引人?也许是翻译的缘故,感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结构精美,严谨,有时可读性很强,有时则不然。印象较深的只有拉拉、尤拉,帕沙应该是男二吧,可惜着墨太少,形象很虚啊。
评分由于对俄国历史知识的匮乏,所以很多地方我并不懂。但是有个地方很让我感动。写拉拉,她从不把读书当做什么高级的活动,就很削土豆皮一样的。甚至动物都能做。翻译很差劲。
评分他是一本值得我一读再读的著作,但是不得不很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懂作者传递的大部分思想,即使再读一遍,我惊叹于它的精妙特别,却又被情节所困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