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禀华 美国史密斯学院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副教授,兼任文学翻译学刊《蜕变》执行编辑、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11至2013年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项目研究员。著有《时光的心灵:20世纪中国小说的道德力量》(2006)、《牛津通识读本:中国文学》(2012),另合著、翻译有其他作品,并在中文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精通中文、俄文、法文和英文。
本书讲述了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历程,尤其关注文学文化在回应社会与政治关切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不仅涵盖了诗歌、诗学、戏剧、小说,也包括了历史和哲学,作者遵循了这种理解,在书中讨论了文学文化的哲学基础以及文学直面历史创伤、陶冶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禀华从古 代的历史文献一直追踪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突出了伦理和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展现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
【学者推荐】
桑禀华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对中国文学从古至今三千年中的主要趋势、作者和作品进行清晰而迷人的鸟瞰,并且在具体例子和一般分析之间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伊维德(Wilt L. Idema)
以六万多字的篇幅,呈现中国文学各体的面貌,勾勒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突显中国文学文化的特色,更非易事。只有高瞻远瞩,执简驭繁,才能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做到既有论述高度,又有信息密度。我以为,本书就是采取这样一种策略。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程章灿
文/吴情 谈起中国文学,即便是中文系学生也不能保证自己已经通读(不管是出于谦逊还是伪装)。从先秦《诗经》到当代每年出版的小说,中国文学,以其庞大的体系和浩瀚的内容令人向往,也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更别提中国古代尚有“文史哲”一家的传统,某些今天乍看来属于哲学论...
评分抱着看看歪果仁眼中的中国文学是什么样的心态浏览了一下此书。虽然讲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常识,但视角确实可爱。感觉自己看自己国家的历史已经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抱着看看歪果仁眼中的中国文学是什么样的心态浏览了一下此书。虽然讲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常识...
评分外国人以致于华裔都无法准确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不仅仅在于语言方面的差异,还是对内容表述的错误理解。 解读《金瓶梅》时只看到了性,没看到小说作为市民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金瓶梅》比《水浒传》更适合作为名著。 书只适合给外国人简略介绍中国文...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或者坏处)也许就在于他的印象式的转述。就像我们对一个朋友介绍另一个朋友的时候(假定他们彼此并不熟悉),我们所能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尽管我们的脑海中存在着一个大略立体的认知,但分点进行说明的叙述模式仍然会让听者感到茫然。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自己对...
评分《中国文学》序言 程章灿/文 从事中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屈指算来,已经三十多年了。其间接触过很多介绍中国文学的著作,即以英文著述而论,也见过不少。其中面向一般读者,而且比较流行的,就有好几种。例如上世纪初出版的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A. Giles)的《中国文学史》...
看了豆瓣rjx的书评,才知道原来中译本和所附的英文原文被删了很多……
评分看了豆瓣rjx的书评,才知道原来中译本和所附的英文原文被删了很多……
评分外国人写中国文学,总难免隔了一层。作者还是很有见地,有一个松散的框架来谈中国文学,比较全,就是确实篇幅所限,不能表达更多,总体来讲还是相当不错。
评分中国文学史速写,基本上按体裁和时代写下来,还算脉络清晰,然后几乎是名词解释。
评分用词很好,梳理得很下功夫,有许多新奇的点子。大陆双语对照版的删节工作比较细致到位(值得减1星半,)可参照rjx书评来阅读。读完对明清小说和古诗词更感兴趣,对其他更不感兴趣,并感到很多传统范式散发着令人不适的中世纪气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