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纪实 苏联 阿列克谢耶维奇 外国文学 社会 白俄罗斯文学 社会学
发表于2025-02-18
二手时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S.A.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记者,散文作家。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着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等。曾获得德国莱比锡图书奖、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德国书业和平奖、法国美第契文学奖、波兰卡普钦斯基国际报告文学奖等奖项。2015年,因为她的“复调书写,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纪念”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坦白讲,这叫什么复调写作,这就是走到哪录到哪、走到哪记到哪的平铺直叙,至多在采访对象选择上略有思考而已。阿老师能够凭借此类文本斩获诺奖显然全因题材的人类学社会学价值而非章法文笔或理论创见。只是这些内容对于熟悉俄罗斯民族百年史的读者来说实在毫无新意且因细碎絮叨重复而多少有些令人生厌。翻译不赖。
评分读完《二手时间》,又看了《再见列宁》,苏联和东德人的经历似乎都在暗示,把政治体制作为信仰是一种危险。也许把信仰对象寄托于俗世之物本就是对信仰的亵渎,你渴望从信仰中获得的实际好处越多,当信仰破灭之际它对你生活的透支就越严重。
评分“俄罗斯的生活就该是不幸的、贫寒的,那样灵魂才会高尚,它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属于这个世界,越是肮脏和血腥,越能得到自由。”
评分国家走了一段弯路 却是许多人的一生
评分一本让人震撼的书,读后对中国情况有了很多相对的思考。
没有人教育过我们什么是自由,我们只被教育过怎么为自由而牺牲。 ——二手时间 《二手时间》的作者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著名作家S.A.阿列...
评分 评分 评分没有人教育过我们什么是自由,我们只被教育过怎么为自由而牺牲。 ——二手时间 《二手时间》的作者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著名作家S.A.阿列...
评分所谓俄罗斯人,应当是天选的民族,永远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我们总要为一些崇高的事情活着。 俄罗斯人在看到可怜的人的时候,可以把身上最后一件衬衫脱下来送给他,但转眼自己又会去偷去抢。 “越多地谈论自由,牛奶和面包就消失得越快。”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俄罗斯人总在...
二手时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