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田,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曆史係、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著名曆史學傢。著有《鬍適傳》、《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1998)、《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1999)、《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捲)》(2001年)、《國傢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文化與學術》(2003)、《近代中國史學十論》(2003)等。
【圖書亮點】
作者是史學名傢,有多本代錶作麵世,在曆史學界影響力甚大。
書中選輯百餘篇短文,談及史學研究方法、治學心得、學術訓練、學術規範、人生感悟等,文字流暢、可讀性頗高。
本書的“序言“ 已經發錶於《讀書》2016年1期,轉即被微信號“明清史研究資訊”轉載。
【內容簡介】
按其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學問與學校”,以教育和學術為中心,多是針對當前學校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以及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有感而發;下篇講“曆史與人生”,則從曆史的角度剖析現實,既有對時弊的針砭,亦有對人生之感悟。
教育的宗旨,到底是要造就人才,还是要培养合格的人,从晚清起就一直在讨论。按中国传统,读书人有化民成俗的责任,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而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一种引进的外来体制,伴生的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观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里,若大学完成了其所谓的本职...
評分教育的宗旨,到底是要造就人才,还是要培养合格的人,从晚清起就一直在讨论。按中国传统,读书人有化民成俗的责任,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而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一种引进的外来体制,伴生的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观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里,若大学完成了其所谓的本职...
評分教育的宗旨,到底是要造就人才,还是要培养合格的人,从晚清起就一直在讨论。按中国传统,读书人有化民成俗的责任,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而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一种引进的外来体制,伴生的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观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里,若大学完成了其所谓的本职...
評分2016年4月,《读书》杂志刊出了罗志田先生为自己的新书《道大无外》所作的自序《且惭且下笔》。作为一位在专业领域内成就卓著的历史学者,他在这篇自序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面向社会公众和非专业读者写作时的小心谨慎,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在《且惭且下笔》中,罗先生将自...
評分教育的宗旨,到底是要造就人才,还是要培养合格的人,从晚清起就一直在讨论。按中国传统,读书人有化民成俗的责任,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而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一种引进的外来体制,伴生的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观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里,若大学完成了其所谓的本职...
一言難盡
评分大史傢於平常中見不平常。雖是雜文,曆史學傢的洞見貫穿其中,特彆是“說得多瞭就信瞭”一類的曆史現象,見辨析源流的功夫。不過,很多觀點在現在就很“不閤時宜”,大概可以歸入“多餘的話”的行列瞭。
评分羅大大的報刊文集,文章都不長,講的問題也很具體。論證簡潔有力,好多吐槽都是欲言又止,剛要到癢處就停瞭。大學教育的問題,輕易不敢討論的,當然羅大大肯定有發言權的嘛!圈裏人說圈裏事,或是更真實準確,也可能相反。反正文章都很精悍,時常翻翻也挺好。
评分大史傢於平常中見不平常。雖是雜文,曆史學傢的洞見貫穿其中,特彆是“說得多瞭就信瞭”一類的曆史現象,見辨析源流的功夫。不過,很多觀點在現在就很“不閤時宜”,大概可以歸入“多餘的話”的行列瞭。
评分很精彩的書,隻不過羅先生的文風一嚮是循環往復、麯摺迂迴,話裏有話,言不盡意,需要細細想一想,對現實的很多看法很有啓發。通過這本書也可略窺羅先生西方學術的功底,完全不遜色於他的師兄弟們,隻是不常掛嘴邊罷瞭。下篇精彩篇章猶多。羅先生的幽默更是讓人記憶猶新,真·段子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