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山,男,生於江蘇揚中,祖籍鎮江。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讀本科,1956年從該係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由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至研究員並該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該院哲學係主任,該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首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專攻西方哲學,兼及美學,旁及中國傳統哲學。著有《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思·史·詩——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等,其專著及論文、隨筆收入《葉秀山文集》四捲;近年專著《西方哲學史導論》上編,以及論文若乾。
哲學係新生和愛好者極佳入門讀物
哲學研究者和教學者很好的參考書
曾獲第三屆中國齣版集團圖書奬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我國著名哲學傢葉秀山先生在北大哲學係給本科生開設的“哲學導論”課講稿整理而成。它以論帶史,以史顯論,將西方哲學的韆年曆程和作者50年來研究哲學的豐富經驗,融閤在對哲學理論的論述中娓娓道來,深富哲學的內在張力;哲學的一些理論問題,如哲學的危機和哲學的可能、哲學的權利、形而上學與哲學、存在論的古今變異、知識論與存在論、宗教與價值論,等等,以麵對麵的講述形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既是哲學係新生和哲學愛好者極好的入門讀物,也是哲學研究者和教學者很好的參考書。
本書自2006年齣版以來廣受讀者好評,曾獲第三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題名、第三屆中國齣版集團圖書奬。本次重新校訂再版,糾正瞭原版中的一些錯誤。
【推薦語】
學外語有聽、說、讀、寫,學哲學也有。“聽”是聽課,“聽”彆人“說”;“說”是錶達自己的意見、觀念。“聽”、“說”結閤起來就是“對話”,有人說是“辯論”。
我覺得,我們做哲學的,還是要多注意一點兒“寫”;反過來說,學哲學的學生、研究生,要多注重一些“讀”。“聽課”不能代替“讀書”。讀書是我們學哲學的最主要的方式,沒有什麼彆的方式比它更重要。
——葉秀山
果然是传说中的哲学入门书,太入门了。 内容简直就是词条式和百科式的,基本没展开。 叶老先生还是太老派了,而且本书的系统有点封闭,都是中文,为什么就这么晦涩呢....尤其到了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关于现象学的不同见解时,愣是一笔带过,就说~~~有不同~~~ 写的好的部分是康...
評分想学些哲学,但不知道怎么入手,而且我喜欢先对一样事物先有概括性的了解。在学校的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的确不错,值得入门者去读,好处你读读就会发现,呵呵~
評分读之前对于哲学不怎么了解,只是看过一本好像是湖南大学的一本哲学史,而且仅仅看到中世纪就停下了。 读这本书前两章感觉很晦涩,但是读到后面就觉得很有启发了。有人评价这本书先入为主,我觉得入门式的书籍可以不一定要完全追求完全正确,体系完整。能够接引菜鸟进入,了解其...
評分因为此前看过好几本哲学史,也看了一些原著,所以看到是导论性质的就没买了。但今天在书店仔细翻开读的时候,还是被震惊、吸引了。 这哪是一本简单的导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学书。可以说是叶秀山先生在融会贯通了各家哲学之后讲述自己哲学的一个蓝本。 就以我...
評分不同哲学表达着不同思想,它们看起来或者针锋相对,或者相互超越。哲学本身自其产生起,就从未有过统一于一说。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将来很可能也还会有)哲学之外的某种权力要求哲学统一于一说,但是,这种统一将不可避免地被哲学本身所瓦解。因为哲学的本性使它总是求新求异...
還是不錯的中國式教材哦。觀點一直在以不同說法重復。。。所以難免對於入門者難讀。
评分真是入門書,大一在圖書館藉閱的時刻記憶猶新。最初被要義兩字吸引,以史教哲學的下場是學生根本沒有邏輯思維隻會爬梳材料,終究給我一種探究奧義的迷之動力
评分還是不錯的中國式教材哦。觀點一直在以不同說法重復。。。所以難免對於入門者難讀。
评分需要再多讀幾遍
评分葉老先生真是學術功底深厚,說是入門讀物,但是非常罕見地沒有提及哪怕一點哲學傢的生平故事和軼聞趣事。全書主要論述瞭康德、黑格爾、鬍塞爾、海德格爾的主要思想,不可不謂博大精深,但也是浮光掠影。結尾的跋,也是讀過帶最多雙引號的文章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