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与石头

肉体与石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特森诺奖等国际奖项。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理查德·桑内特
出品人:
页数:440
译者:黄煜文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70557
丛书系列:睿文馆
图书标签:
  • 城市 
  • 文化史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历史与记忆 
  • 历史 
  • 理查德·桑内特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架构。

在桑内特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以具体社会生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时代人们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生活、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形态如何规训着人们的身体行为;这些身体行为在城市空间的展示,从具体的角度反映了希腊和罗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主要是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的体验,以及这两对矛盾如何体现在城市空间方面。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作者认为,哈维对人类身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理念的改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道路犹如人身体中的血液的动脉和静脉,而循环系统成为城市结构中最中心的设计。强调畅通、迅速和舒适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城市设计的模式,而这种设计给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排斥了人的身体对城市的参与和在公共空间的停留。过去的公共空间不存在了,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意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的能力越来越弱,舒适和快速是以麻木人的心灵和同情心为代价的。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也是本书所得出的结论。

本书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齐美尔眼中,建筑物被赋予了高度抽象的哲思性。以桥与门为例,它们意味着两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事物对我们具有两重性,自然界中所有事物既可视作相互联系,又可视作相互分离,物质的不断转化——譬如能量——将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联系起来。万物转化无穷才创造出宇...  

评分

书名很奇特,翻译一下,肉体是指人,石头说的是城市。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也可再翻译一下,就是——城市正在丧失的。 每个人都有观察自己与环境的角度,怎样写比写什么,更具有观念的价值,这本书就如此。鲜活的已知的素材,在作者娴熟的技巧中,...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前面大半肉体多过石头?后面少半石头多过肉体?

评分

感官剥夺的城市设计在今日中国遍地皆是,曾记纽约城市设计刻意放弃环状分布,选择让居民可以随处而歇的设计方案,所以我想桑内特写此书的时候心情大致与我相同。从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入手,试图探讨身体与城市(石头)的关系,但很有趣的是沿着这种文化史的写法,渐渐地福柯之论变成了时隐时现的“里衬”,此书大部分时间在我看来完全是城市文明史,第一章的古希腊同性之爱冲击很大,后面有些地方明显感受到作者写飘了。论证并未很严谨,但显然不能就此批评,可贵之处完全就在于旁征博引的文明史和考察视角。有关无孔不入的权力渗透不须赘述,所以我还想从媒介环境学视角来解读此书。依照作者所述,权力需要渗透,渗透需要借助媒介,那么不管是柱子、街道还是地铁,都已经泛化为媒介,以影响社会。感觉还是在强调人本主义,即人非“结构”,而是肉身。

评分

关系不大,但还是有些启发。冷热部分,“身体中的热,似乎是一种主导人们视觉、听觉、行动与反应的力量”,恩培多克勒感觉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批判,感知是对实体的感知,言词与景象一样会对感官产生相同的实体印象,对言词的反应能力,与接收者身体热度有关。柏拉图处热的语言与论证的热度是描述而非比喻,所以麦克卢汉?妇女节仪式是一种换喻metonymy。Walter Burkert对理性logos与神话mythos的区分。群众移动。

评分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搞不清楚作者的结论是什么。不过也无所谓,每个章节引申出的小论点都非常有趣。

评分

作者实际上是将对身体的文化思考结合到了城市研究中。多处提到的“多元性”既是城市的形态也是问题的来源。所以多样性是形成一个文化还是造成了迷失,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作者仿佛倾向于后者但又在期待前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