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誌,創刊於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曆年齣版的優秀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傢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齣版業協會頒發的“最佳特寫報道”“最佳攝影報道”“最佳雜誌設計”等榮譽。
Slogan: 生活的禪意 生命的教育 生活的美學 生命的哲學
網站 www.chinalifemagazine.com
微博 @生活月刊
微信 lifemagazine2005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彆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後的曆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齣學界,走進大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誌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瞭全麵、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曆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韆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瞭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錶現力。
在我们这些游客眼中,莫高窟更像是敦煌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我们愿意不远千里,来到敦煌,在旺季的时候排着队,听着讲解员解说壁画背后的历史故事,但可能不会愿意守在莫高窟一辈子。 尤其是上世纪那个纷争不断的年代,老一辈的艺术家在如此艰苦的时期来到敦煌,守住莫高窟,并...
評分敦煌,沙漠中的石窟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吸引着这些人不远万里朝圣般到来,然后在此安然一生且无怨无悔?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这一个个有诗意的名字,边塞诗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都让敦煌成为我那个心向往之身尚未至的所在。敦煌要盛夏或深冬去,盛夏为了月牙泉,深冬因为...
評分本文发布于“尝书者”公众号,微信搜索“尝书者”即可找到。 按本人写评论的惯例,开篇还是说说这本书适合什么类型的人来读吧,以免浪费一部分人的时间。 首先,成功学爱好者千万别读,整本书完全与成功学背道而驰,敦煌没有一个人是所谓“成功人士”,他们没钱、没名气,生...
評分书以敦煌为名,写的不是那些久远的故事,而是“新继承者”们在这块土地上的付出和传奇。 从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到如今年过七旬的樊锦诗院长...期间多少大家一生的坚持、几代人的甘苦离合,在这个纷乱时代里为敦煌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希望。 三危山的余晖、月牙泉的涟漪,不知见...
評分敦煌,众人仰慕之地。如果提个问题:如果让你长期留守在敦煌,你会如何选择么? 整整三代人,为了保护好美丽的敦煌,克服种种不良的困难,在艰难的环境之中,成为了敦煌的卫士。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保护,敦煌里的那些壁画,还能保持多久的时间。如果不控制进出窟的人群,持续的...
2015年9月份,敦煌特展在常州博物館開展,距離敦煌上一次在江蘇展覽已經過去瞭近70年。本書記錄的是數代敦煌人為何來到敦煌,在敦煌做什麼,怎麼做,做的如何的事情。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毅然迴國的常書鴻,到追隨而至的張大韆,到民國大學的畢業生們,再到工農兵大學生,然後是八十年代新一代的畢業生,每一代人在敦煌都有自己的路程,也有著自己的酸甜苦辣。作為藝術寶庫的敦煌,還有待後來者繼續瞭解和發掘啊。
评分五星給我大敦煌~按,“眾人受到召喚”字眼,唯初代常大先生、段院長輩,肇基於衰颯飄沒之世,篳路藍縷的是當得,此外,霓虹國平山鬱夫先生亦為大功德主~~中生代會逢黨厄,固然所遇屯蹇,而彼時竟國罹難,遭際之酷烈,甚於三危一地者夥矣~~~新生代或循理順勢,或夤緣際會,惟各鑒本心、各證本心,無須呶呶?月刊不免浮誇習氣,故一類文字情懷泛濫,咎在編輯體例,同比,《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分寸拿捏就更好~~想來起意讀這冊子的同學,原非為飆淚買單~~至若李雲鶴先生、榮新江先生、王旭東先生、蘇伯民先生、石塚晴通先生等篇都是有料乾貨,陳海濤、陳琦篇亦觸動頗深
评分敬意,給古人,給大漠,給守護人
评分未來的書就要做成這個樣子,印刷非常精美,開本很大、很厚重。本書是從敦煌人的角度來介紹敦煌,可以說是敦煌書籍中另闢蹊徑之作。建議還是對敦煌有一定瞭解的人再來閱讀此書會更有感觸。不禁想起去年絲綢之路的朝聖之旅,在荒涼的大漠有這麼一座藝術寶庫默默地在等待人們的到訪。至於甘心留守的人,心有責任有理想,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愛。正如現任王旭東院長所說的,所謂敦煌精神。首先是熱愛,然後是堅守,最後纔是奉獻。
评分五星給我大敦煌~按,“眾人受到召喚”字眼,唯初代常大先生、段院長輩,肇基於衰颯飄沒之世,篳路藍縷的是當得,此外,霓虹國平山鬱夫先生亦為大功德主~~中生代會逢黨厄,固然所遇屯蹇,而彼時竟國罹難,遭際之酷烈,甚於三危一地者夥矣~~~新生代或循理順勢,或夤緣際會,惟各鑒本心、各證本心,無須呶呶?月刊不免浮誇習氣,故一類文字情懷泛濫,咎在編輯體例,同比,《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分寸拿捏就更好~~想來起意讀這冊子的同學,原非為飆淚買單~~至若李雲鶴先生、榮新江先生、王旭東先生、蘇伯民先生、石塚晴通先生等篇都是有料乾貨,陳海濤、陳琦篇亦觸動頗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