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生於英國薩裏郡,是傢中的第三子,著名的生物學傢托馬斯·赫胥黎之孫。先後畢業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他前半生的創作都以社會諷刺小說為主,中年後,其創作開始反映科技的發展抹滅人性的現象,共寫作瞭五十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遊記,其中最著名的是反烏托邦經典之作《美妙新世界》。之後漸漸轉嚮創作與編輯有關和平主義的非小說作品。一九六〇年被診斷齣喉癌,病逝於一九六三年,享年六十九歲。
《美妙的新世界》是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說。本書主要刻畫的是機械文明下的未來社會中,人的“人”性被機械剝奪殆盡,處於“幸福”狀態的人們以幾種種姓産生於工業化的育嬰房,接受種種安於現狀的教育,熱愛機械化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他們擁有安定、限的“自由”,卻喪失瞭科學、藝術、婚姻、個性,甚至喜怒哀樂。偶有對現狀産生懷疑或叛逆心態者,均被視為不安定因素放逐邊遠地區。
看完这本书我是无比的悲哀。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认同这个可怕的乌托帮,我也无比坚定的相信我们的世界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身在世界上最先进最富有的国家,这种感受尤为强烈。电视节目的完全娱乐化,每一个人群都有麻醉自己的节目;所有的声音都告诉你,你应该满足于现在这样的...
評分英剧《黑镜》中就刻画的是这个美妙的新世界。人们穿着相同的衣服,生活在高科技的虚拟房间里,每天通过踩单车换取点数,除了踩单车外,人们就只呆在房间里,用虚拟货币收看电视,更换自己的虚拟形象,这简直就是《娱乐至死》和《美妙新世界》的结合体。 回到《美妙新世...
評分阿道司.赫胥黎在其经典著作《重返美丽新世界》的结尾里,简要地描述了实施“关于自由的教育”的必要性。或许由于赫胥黎对未来持悲观看法,这一终章给人的感觉是:自由价值的失败不可避免,其捍卫者所能做的,仅仅是拖延失败的来临,以及以“平静的良心”(欧里庇得斯语)拒绝在...
評分说起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乔治奥威尔的《1984》似乎在国内更享有盛名,相比之下,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美丽新世界)的知名度就要差上好多了。豆瓣上简单地一比,《1984》各个版本的读者加起来约有7000,而《美妙的新世界》却只有两三百人而已。 只因奥威尔所写的,几乎...
大方嚮上牛逼,隻是不能去摳細節,腦洞雖大,卻帶不來快感,雖然導讀裏不可避免的提到瞭《1984》,可《美妙的新世界》還是要比《1984》來的溫和,想當初《1984》可是看得我脊背發涼、汗毛乍起啊……
评分比1984好看,翻譯也很好
评分整本書看著是在釋放天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性福,沒有顧忌的舒麻,不老的容顔,可是這樣的空洞無物的人類看著好壓抑,如果讓我選,會選擇什麼?野人?還是阿爾法呢?
评分人人屬我,我屬人人。一個溫和的地獄。
评分重讀,果然新體驗!工業大發展後,科技日新月異,物質消費揮霍無度,美國式庸俗文化擴張,理性情感暴露空虛自毀危機,綜閤恐懼癥訴諸於幻想小說,就是本篇背景吧。柏拉圖早就描繪齣烏托邦理想國,20世紀物質生活的美好,似乎預見理想國不再遙遠,而真到那一天,反而不寒而栗,沒有人喜歡。奧威爾說這是自覺的政治傾嚮。法西斯主義運動的淵源之一,就是對避免太理性太舒適生活的渴望心理。人性矛盾,既想舒適,又陷入迷惘,精神上的脆弱難以擺脫。野人鞭撻肉身,豈能壓抑欲望。像赫胥黎的精神轉變,沉迷緻幻劑,找不到解決齣路。柏拉圖說正義就是各司其職,如此城邦得以穩定美好。新世界的多胞胎們滿足並安分於齣廠設定,共妻優生,教育內容篩選,音樂教化,人人快樂,這樣和諧的圖景正是歐洲文明最悠久嚮往的……反烏托邦也就伴生齣來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