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沛霞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1985—1997年任伊利諾斯大學曆史係教授,1997年至今執教於華盛頓大學曆史係。1993 年齣版《內闈》,是海外中國婦女史開山之作。
《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傢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一書對一至九世紀的博陵崔氏進行瞭詳盡的個案考察。伊沛霞博士通過利用大量豐富的原始資料,考察瞭崔氏作為貴族宗族組織的演變過程,從而描述瞭貴族影響力的消長起伏以及貴族傢庭聲望和權力之基礎的變動。這類研究對於擴充中國中世社會和政治以及傢族、宗族體係的認知,至為必要。這項開創性的研究對中古史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写作时间这么早,在中国早期历史中能够做出一个这么精彩的个案研究,给个五星不过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已经意识到在研究宋以前的贵族家庭时,应避免把宗,族,氏这些很不精确的语汇当做社会学术语使用。或许应该把他们认做亲属(kin),而非氏族(clan)和宗族(lineage),...
評分魏晋南北朝士族在乡里拥有强大的宗族力量是他们屡经沉浮却又能东山再起的根本原因,隋唐以来,随着地域主义的衰落和国家主义的复兴,隋文帝废除乡官和地方征辟制度,士族为了获取政治权益,必须不断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随着中央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士族从而失去地方宗族乡党...
評分 評分参见《古籍新书报》2011年9月28日禾之火的书评。写的很有趣。可以参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3d2e30100uwhr.html。 前段时间在山西太原召开魏晋南北朝史年会,本系老师有参加者,归来后对范师的谦虚好客赞誉有加。不枉了当时的一片“倾慕"! 衷心希望范老师的学术...
評分取徑於社會史的士族研究。
评分其實是一本非常嚴肅、而且據說是業內十分有名的中國史研究著作,專題研究中國古代貴族演變過程,隻不過選取瞭博陵崔氏作為其研究對象。作為崔氏後人,讀的很認真,畢竟“咱老崔傢曾經也貴族過”。另一方麵,也不禁唏噓感嘆,一個姓氏、一個傢族可以延續幾韆年,而且有如此詳實的文獻記載,恍若穿越,真心覺得我們這個民族之偉大。
评分有幾個點稍微可用下。重迴讀書少年,感覺很棒
评分典型的漢學研究框架,主綫清晰,輔綫淩亂。
评分從漢代到北魏,北方貴族是地方化的。北魏到唐,保持地方特色與獲得官位愈發矛盾,貴族的地方基礎被削弱,而當傢族的支撐力完全來自於朝廷時,王朝被推翻,貴 族也就隨之潰敗瞭。另外,與南方傢族相比,總覺得崔氏更加強韌,可能作者沒寫到什麼塗脂抹粉的情節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