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薩義德 曆史 巴勒斯坦 愛德華·W.薩義德 中東 社科 近現代史 ***三輝圖書***
发表于2024-11-22
最後的天空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愛德華·薩義德筆下最動人的巴勒斯坦民族像
◎收錄著名人權攝影師吉恩·莫爾百餘幅攝影作品
◎任何想要近距離觀察巴勒斯坦的讀者不得不讀的作品
------------------------------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沒有一天會少瞭巴勒斯坦人的新聞。他們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瞭:要麼是凶殘的恐怖分子,要麼是悲慘的難民。他們的真實境遇卻鮮為人知。薩義德的文字連同吉恩•莫爾的攝影,描繪齣瞭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實肖像。從以色列的建立到貝魯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連續的土地剝奪中流離失所,備受苦難。這其中也包括薩義德本人及其親人的真實遭遇。但在這部苦難的流亡史中,薩義德也辨認齣瞭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識的萌動。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認同並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將根植於堅持、希望和被喚醒的共同體意識。
------------------------------
【編輯推薦】
◎ 著名公共知識分子薩義德的個人化寫作,作為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認證。
◎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問題是永不過時的國際熱點。
◎ 著名人道主義攝影師摩爾拍攝的巴勒斯坦人生活狀態,130多幅照片,震撼、悲憫,提供更直觀的影像信息。
------------------------------
【媒體及學者評論】
當薩義德以一種內在的視角為我們描繪巴勒斯坦的經曆,他所謂的內部不是地理地理意義上的,而是精神層麵的。巴勒斯坦成為一個精神的國度,是本書的獨特之處。這是一場離散精神的漫遊。
——《國傢民族政壇雜誌》
(薩義德和莫爾的)這本書的能量與魔力就在於:無論巴勒斯坦人如何被驅逐或被剝奪,一個明確的邊界已經將土著和觀光者們分隔開來。
——《耶路撒冷郵報》
一個非常私人化的文本,也感人至深,關於一場內部的鬥爭:個體生活的痛苦,伴隨著動蕩、離散……最優美的散文片段……關於作為一個巴勒斯坦人的全部意義。
——《衛報》
在薩義德去世前幾個月,他發現自己“仍不知道去愛一個國傢是什麼意思,這是他作為一個無根的世界主義者最深刻的特徵。
——托尼•硃特
【著者簡介】
愛德華·W.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2003) 美籍巴勒斯坦人,文學理論傢、公共知識分子,“後殖民主義”批評理論的奠基者,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傢之一。
1935年齣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巴勒斯坦和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教育,50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教授。
代錶性著作有:《東方學》(曾獲美國國傢書評傢奬)、《巴勒斯坦問題》、《文化與帝國主義》、《知識分子論》和《流離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決的奮鬥,1969-1994》(1994)等。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薩義德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爭取平等政治權利和人權,並長期呼籲美國嚮以色列施加壓力以保障與維護這些權利,被常駐中東的資深記者羅伯·菲斯卡稱為巴勒斯坦人民“最有力的政治聲音”。
【攝影師簡介】
吉恩·莫爾(Jean Mohr) 自由攝影師。1925年齣生於日內瓦,1949年起開始活躍於瑞士紀錄片攝影圈,主要服務全球各人道主義組織,包括聯閤國難民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聯閤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
共齣版28本攝影書,榮獲“人權的攝影師”(1978年,科隆)、“當代攝影奬”(1984年)、“日內瓦造型藝術”(1988年,首次由攝影師獲得)等榮譽。
另與約翰·伯格閤著有《一個幸運的人》、《另一種敘述方式》。
【譯者簡介】
金玥玨,200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3年獲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曾供職於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現為香港《文匯報》上海新聞中心的新聞主管和高級記者。
讀的好艱難
評分被解讀的“圖像誌”、作者自傳性質與吉恩•莫兒的對話,重塑“現場感”與曆史背景填充。薩義德重復使用“diaspora”(離散)一詞,指代針對民族、國傢、部族的一種被“強加”的微弱的分崩離析乃至以“碎片”形態昭示的“聚閤感”,並以“樂悲觀主義”概括今日之“巴勒斯坦人”實際已成為曆史上的“猶太人”,重新踏上“齣埃及”之路
評分已購。70年代的作品,讀的時候纔驚覺自我封閉好久瞭。薩義德說,我們巴勒斯坦人沒有很好地為人所理解,無論是為陌生人還是為我們自己,人們沒有精確地或者如照片般地理解我們所經曆的一切。對於非巴勒斯坦人、猶太人和以色列人來說,我們也不是簡單的“其他人”,那種可以用身份證上的照片來錶現的外國和不同的人物。無論我們對於世界做齣怎樣的聲明——以及關於我們自己的聲明,作為一個民族,我們在這個為人所安排的固定地方無法得到安寜——事實上,我們最真實的現狀就體現在我們從一個地方穿越到另一地方。我們成為不斷遷徙的任何地方的移民,或者混血,但卻從不屬於這些地方。作為一個離散和始終在遷徙的民族,這正是我們生活最深處的連續性。
評分此書平裝。透過薩義德的視角瞭解巴勒斯坦。
評分“我們害怕除非我們嚮他們施壓,不然他們就會允許我們消失”
尽管以一场婚礼开始,但《最后的天空之后》贯穿的却是一股悲伤的基调。或许只有开头这样的大喜才能衬托文中的苦情。 书很薄,但是并不好读。书中有着大量的注释,当然这也不是说比较晦涩。读完之后收获一份沉重。 看多了有关巴勒斯坦的话题,自然的产生一个印象:巴以无新事...
評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評分新近出版的萨义德的书,虽然是在80年代写就,今天看来依然让人心情沉重。吉恩·莫尔的黑白照片配上萨义德的文字,深刻而沉痛。 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何以变成全世界的问题?——因为有难于归入任何一个世界体系和认识系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媒体成为后殖民...
評分萨义德大概是巴勒斯坦这个国际边缘群体中最为有名的人物之一。这本散文式的著作,并没有给出很多具体的事实,甚至因为萨义德本人无法回到故土,他对故乡的描述都是模糊而不清晰的。他对巴勒斯坦如今悲惨的现状,已经无法控诉、无法愤怒,字里行间,只有无奈和无力。这是一片悲...
評分初看此书封面,我以为这是一本具有游览性质的通俗读本,但当我看到作者之名才忽然意识到这里写下的是一幅流亡群像,是萨义德流亡中深情的呼唤。 翻开此书,扉页上印着马哈茂德·达维什的诗歌: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 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 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最後的天空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