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傑 《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資深圖片編輯
迴族,1963年齣生於河南省洛陽市。1987年開始自學新聞寫作、散文寫作。
1994年武漢大學新聞攝影專業畢業。
1994年任《河南經濟日報》攝影記者。
1997年任《河南法製報》攝影記者。
1998年任《焦點雜誌》特約記者。
2001年任《百姓信報》攝影記者。
2003年任《豫情時報》攝影記者。
2004年至今任《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圖片編輯。
擅長拍攝社會紀實類圖片,主要作品有《唐三彩》、《西部招妻》、《采石場》、《割漆人》、《采藥人》、《耍猴人》、《年畫人傢》、《黃河上的人傢》《中國人的傢當》《中國1988-2008》《中國南海》等二十多組專題圖片。
中國社會進入現代化進程後,加速瞭社會肌體的變化,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麵貌全非。這樣的語境為藝術創作提供瞭巨大的機會和挑戰,它要求於當下藝術的,不單單是形式的跟進,更重要的是藝術傢對社會場域變遷的感應和心理體驗,也就是本真的生活呼喚著一種思考型的藝術。
《傢當》係列影像作品立足於這樣的時代轉換,去捕捉我們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態去透射寄
寓其中的人的內在屬性。這樣,《傢當》係列作品就成為檢視中國生活情境的視覺圖景。它們不僅是解讀當下中國社會生活在場的圖像文本,也昭示瞭影像作為藝術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功能。
這個拍攝題材介乎於攝影藝術和裝置藝術之間,並且兼有田野人類學調查的意味。所以毋庸置疑,在題材的選擇上是很有時代特點和社會、經濟研究史料的。本書的結構大緻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50傢中國人的傢底展示;第二部分是攝影師的拍攝手記和更加細緻的介紹,以及與這個拍攝項目相關的信息。
去参加一个摄影活动,主讲是一位学院派摄影师,色调浓郁的纪实作品让人欢乐不起来。与会的前辈们说,年轻时适合多走这款式。 然而,尚不知,这种纪实格调,不是你想拍时就如愿以偿。往往大多数人为了摆脱成为纪实影像里那类不开心角色,从纪实的梦想里出走为影楼风! 在看马宏...
評分来北京五年,搬过两次家。搬家的过程中,家当这个词就活起来。大包小包、大箱小箱,零碎用帆布包起来。一七年初,到海淀昌平交界处参观朋友新装修好的大房子,400多平米,纯正别野。尤其是那个40平的书房,看得心痒痒。 朋友的父亲早年在部委机关工作,家里积攒了好几大册文革...
評分去参加一个摄影活动,主讲是一位学院派摄影师,色调浓郁的纪实作品让人欢乐不起来。与会的前辈们说,年轻时适合多走这款式。 然而,尚不知,这种纪实格调,不是你想拍时就如愿以偿。往往大多数人为了摆脱成为纪实影像里那类不开心角色,从纪实的梦想里出走为影楼风! 在看马宏...
評分来北京五年,搬过两次家。搬家的过程中,家当这个词就活起来。大包小包、大箱小箱,零碎用帆布包起来。一七年初,到海淀昌平交界处参观朋友新装修好的大房子,400多平米,纯正别野。尤其是那个40平的书房,看得心痒痒。 朋友的父亲早年在部委机关工作,家里积攒了好几大册文革...
評分来北京五年,搬过两次家。搬家的过程中,家当这个词就活起来。大包小包、大箱小箱,零碎用帆布包起来。一七年初,到海淀昌平交界处参观朋友新装修好的大房子,400多平米,纯正别野。尤其是那个40平的书房,看得心痒痒。 朋友的父亲早年在部委机关工作,家里积攒了好几大册文革...
相比《最後的耍猴人》、《西部招妻》這兩本專題紀實攝影作品,這本《中國人的傢當》顯得略為平庸瞭,雖然這是一個堅持瞭多年的專項攝影,涵蓋麵廣、時間跨度長,但缺乏一定的深度,而且將這些傢庭放在一起作比較也缺乏一種標準(或概念),除瞭讓我們迴憶起我們曾忽略的生活的一部分之外,感覺沒有什麼更為深刻的意義在裏麵瞭。不過每個人由於經曆閱曆不同,對畫集的認識也存在片麵或歪麯,所以這個評價僅代錶我今天的看法。
评分是本攝影集,攝影手記比攝影作品更有意思。
评分有些畫麵還是很能打動人。總覺得再深入一點就好瞭。
评分現實VS超現實,房子VS傢當,物質VS精神,呈現一種極大差異的大眾生活和生命軌跡。
评分何以為傢?馬宏傑告訴你,傢是你離開瞭想迴去的地方,而傢當是傢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擺拍固然人工痕跡明顯,但未嘗不可把這組攝影看作廣義的全傢福。畢竟寵物、傢具還有傢禽也是傢裏的一份子嘛。為瞭照全房子和物件,照片以遠景為主,我們離被拍攝者心理層麵上比較遠。不過攝影手記很好的填補瞭人文缺口。總得來說,藝術成分有限,但得益於攝影師的身份,拜訪人傢夠多,結果蔚為大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