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丹增,本名唐旭。四川富顺人,作家、旅行家、摄影师、旅游规划师。1978年入伍,在军营16年,从事宣传、新闻记者、影视编导工作。电视纪录片《千里成昆线》《为了永远的春天》等曾获CCTV和总政奖项。其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新华文摘》《读者》等知名刊物,诸多篇目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多种文学选本和学生读本。近期著有《分开修行》一书,且与人合著《寻美中国》系列丛书,被誉为当代行走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曾获“冰心散文奖”、台湾“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本书是嘎玛丹增——一个孤独的行者心灵朝圣的笔记。
藏地高原、贡嘎雪山、甘南、澜沧江、湄公河、吴哥窟,
沿着高山大河拜访名刹古寺,
他探寻和叩问神的足迹。
寻着他文字和图片的视界,
可以触摸人类精神的源头。
嘎玛丹增文笔冷静细腻,
充满浓厚的神秘气息,
喜欢用佛理来思考行文,
并用不停的行走来表达他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眷恋和热爱。
这本人文宗教旅行读本是对大地、对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思考。
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图文书,也是一个作家深入青藏高原,雪域山川、大河源头、吴哥古迹等地理现场,对传统、历史、文化和宗教时间的深情触摸,传达并记录了所涉地域的当下生活现实,其言说风格和精神指向,均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作者行文优美神性,具有诗歌语言的审美空间...
评分将《神在远方喊我》与《流浪者之歌》综合起来写的摘抄和短评,节选一部分: 流浪的久了 离神就近了 从神到人,从我到世界,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转山转水转佛塔】 在青海的塔尔寺,亲眼看到蹒跚的老人、异装的东亚人,人来人往,或等身长跪三步一前行,或在已经被磨得发...
评分 评分一直想去西藏,可是因为工作原因,落下了。得知当代著名行走散文家嘎玛丹增出了新作,而且全部是神谕散文。拍的片片也是出自专业的摄影家,其中还有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总监王牧的摄影作品,既有沁入心扉的美文,又是一场视觉盛宴。与市面上的心灵鸡汤有天壤之别。
评分评论人:冀群 不能归类的书!不是游记,虽然以行走为线索;不是书斋作家,虽然哲思禅意漫漶在整个文本始终。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流浪的梦,可是,完整地实现了的人,是这个物质化功利化的时代,最稀缺的人!算计,生命成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算计,这就使得真正的流浪,从实体到心灵...
见与闻 除了人文自然景观 更多是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感知用佛理来展现 一会佛祖一会上帝 或许这就是对信仰缺失的一种纠结状态吧 行走的过程 就是发现信仰的过程 而不是在行走中对自我的否定 信仰 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事
评分“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面对高山大川时,心胸变得更加开阔起来。作者不是写游记,对于一个曾经参军的人,他有一种信仰和宗教崇拜,参禅悟道……
评分见与闻 除了人文自然景观 更多是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感知用佛理来展现 一会佛祖一会上帝 或许这就是对信仰缺失的一种纠结状态吧 行走的过程 就是发现信仰的过程 而不是在行走中对自我的否定 信仰 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事
评分如果你是去过西藏,想去西藏,向往西藏,那么你可以和这本书相遇。这是用灵魂行走而非仅用眼睛写出来的作品。那是一种在生命深处的相遇。
评分见与闻 除了人文自然景观 更多是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感知用佛理来展现 一会佛祖一会上帝 或许这就是对信仰缺失的一种纠结状态吧 行走的过程 就是发现信仰的过程 而不是在行走中对自我的否定 信仰 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