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此後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巫鴻的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多項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該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被《選擇》雜誌評為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進而被《藝術論壇》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錶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其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巫鴻多次迴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美術史”是一個問題嗎?
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美術史作為人文科學的一支新軍,也得以在人類最近的曆史時期中萌芽並成熟。但是,在著名美術史學者巫鴻的眼光中,這一廣受尊重、日顯重要的學科本身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問題,其相關討論還遠遠沒有充分展開。
在《讀書》雜誌所開的專欄“美術縱橫”,巫鴻發錶瞭十篇文章,就美術史何以成為問題、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徑、這一問題所置身的波瀾壯闊的當代人文場景等等,提綱挈領地闡述瞭個人的見解。
----------------------------------------
“如果沒有自成係統的方法論和操作規則,美術史作為一個‘學科’的意義就很值得懷疑。”
“一個既非進化也非退化的曆史。”
— 巫 鴻
今日美术史的一种新的科学概念: P8 不再奠基于严格的材料划分和专业分析方法之上,它成为了一个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各种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的交汇之地和互动场所。 P10 如果把所有这些作品都称作“视觉文化”的话,那就很可能会犯把三代礼器和秦汉画像都笼统看作是“精英美术”...
評分为观赏而创作的艺术品和创作者类作品的艺术家均出现在魏晋时期,在此之前的青铜、玉器和画像等作品首先是为礼仪和实用目的制作的,其作者则大多是无名工匠。虽然这些作品在晚近历史中获得了重要的商业和美术价值,但这些价值均为后代附加和转化。 无数艺术品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被...
評分读巫鸿的书时,会发现平时无法注意到的许多盲点,而且其用词的准确性和明晰性让人很好理解。看的过程总会有激动处,这本书指出的问题在对一定的美术史和美术馆研究中能让人更加清醒的思考关于选题和研究对象的问题,减少一定的盲点。
評分 評分在发表评论之前,先说两个经历。 一、两年前上设计理论课的时候,小L老师翻到一张ppt,停在那儿,眼睛忽闪忽闪地问我们:“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屏幕上是一张照片:光洁明亮的洗手台上放着一个瓷瓶,青白釉,细长颈,颈部堆塑条大龙。说实话,我只有在小L老师问大家这一季La...
《讀書》發文閤集,基本上是在彆的書裏深入研究的題目的索引。僅此而已。
评分巫鴻的作品深入淺齣,洞見很深。20170318長春市圖書館
评分從此做巫鴻的忠粉
评分巫鴻的作品深入淺齣,洞見很深。20170318長春市圖書館
评分門外漢看學者的文章。作為一張白紙,可以不帶有任何派係觀點和先入意識,完全遵循作者的邏輯,時時帶著“原來如此”的贊嘆。這大概是白丁看書的好處。學者對研究所帶有的嚴肅、鄭重的筆觸和神情(腦補的)令人不禁起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