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美術史 藝術 藝術理論 美學 曆史 文化研究
发表于2024-12-22
美術史十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術史”是一個問題嗎?
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美術史作為人文科學的一支新軍,也得以在人類最近的曆史時期中萌芽並成熟。但是,在著名美術史學者巫鴻的眼光中,這一廣受尊重、日顯重要的學科本身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問題,其相關討論還遠遠沒有充分展開。
在《讀書》雜誌所開的專欄“美術縱橫”,巫鴻發錶瞭十篇文章,就美術史何以成為問題、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徑、這一問題所置身的波瀾壯闊的當代人文場景等等,提綱挈領地闡述瞭個人的見解。
----------------------------------------
“如果沒有自成係統的方法論和操作規則,美術史作為一個‘學科’的意義就很值得懷疑。”
“一個既非進化也非退化的曆史。”
— 巫 鴻
巫鴻,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此後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巫鴻的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多項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該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被《選擇》雜誌評為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進而被《藝術論壇》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錶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其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巫鴻多次迴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雖然對美術史這種學術性很強的概念不是很感興趣,但看到巫鴻老師的書就忍不住藉瞭,感覺也有很多啓發,站得高度很高誒,以後看一些“中國美術史”的書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吧~
評分雖然討論的都是比較宏大的問題,但讀來仍然趣味盎然,能感覺到巫鴻站在整體的高度上對美術史這一學科所懷的焦慮、深情和沉思。他提到的很多問題,也是文學學科在近幾十年來麵對的同樣問題,也許還更復雜——畢竟文學的“物質性”沒有藝術史那麼強,也不存在由於藝術品空間移位而産生的“轉譯”問題——文字與雕塑繪畫相比,具有某種流動的穩定性。但近年來跨學科的話語風潮同樣衝擊著文學研究,更多的可能性與謬誤都在被同時製造。有幾點想法,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還是排斥PPT,堅持闆書,可是本書中所提及的“語言”嚮“視覺”的轉換並不是壞事,也無關傳統堅守與否,其實還是根本的人類認識論已經發生瞭轉移;而是關於墓葬藝術的研究思路,看的意義、看與不可看、給誰看等諸多問題,對文學研究同樣是有啓發的。
評分不同學科想的事兒差不多。梁思成的“復古”說得很透。
評分《讀書》發文閤集,基本上是在彆的書裏深入研究的題目的索引。僅此而已。
評分門外漢看學者的文章。作為一張白紙,可以不帶有任何派係觀點和先入意識,完全遵循作者的邏輯,時時帶著“原來如此”的贊嘆。這大概是白丁看書的好處。學者對研究所帶有的嚴肅、鄭重的筆觸和神情(腦補的)令人不禁起敬。
读巫鸿的书时,会发现平时无法注意到的许多盲点,而且其用词的准确性和明晰性让人很好理解。看的过程总会有激动处,这本书指出的问题在对一定的美术史和美术馆研究中能让人更加清醒的思考关于选题和研究对象的问题,减少一定的盲点。
評分 評分今日美术史的一种新的科学概念: P8 不再奠基于严格的材料划分和专业分析方法之上,它成为了一个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各种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的交汇之地和互动场所。 P10 如果把所有这些作品都称作“视觉文化”的话,那就很可能会犯把三代礼器和秦汉画像都笼统看作是“精英美术”...
評分巫鸿的书并没有提供了什么新的美术史材料 而是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比如,他 所说的历史物质性。一个装裱在皇宫大殿墙 上的画,被撤下,变成卷轴。肯定和那些以 卷轴为最初创作方式的画不一样。处于建筑 构造之中的镂花梁枋,和被拆解下来,独自 陈列的,也很不一...
評分今日美术史的一种新的科学概念: P8 不再奠基于严格的材料划分和专业分析方法之上,它成为了一个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各种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的交汇之地和互动场所。 P10 如果把所有这些作品都称作“视觉文化”的话,那就很可能会犯把三代礼器和秦汉画像都笼统看作是“精英美术”...
美術史十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