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美術史 藝術 藝術理論 考古學 中國 海外漢學
发表于2025-02-07
時空中的美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這部文集和《禮儀中的美術》都由三聯書店齣版,但涵蓋的曆史時期和討論的美術作品則有早晚和性質的不同。
前者有著比較明確的曆史框架和內容的凝聚感,本集則以概念和方法為主導,所關注的是這些概念和方法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闡釋曆史現象、披露曆史邏輯中的潛力。
總的說來,這些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開闊美術史研究的思維,通過探索新的觀念和方法,使這個學科的內涵更為豐富和復雜。從這個角度看,每一篇文章可以說都是開放性的:其目的不在於達到某個鐵定的結論,而是希望引齣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巫 鴻(Wu Hung) 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係任教, 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巫鴻的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多項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 1995)獲評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錶現》(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迴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來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 《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美”的協商》(2005)等,並撰寫和編輯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多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作者長於概念的多維度框架建構。這樣模式化的時空觀念可以幫助欣賞者在很多方麵獲得啓發,但我們亦不可忘記它的局限:這是一種事後被整理過後的闡發,未必是契閤創作真實的描繪。 1.「復古」模式:意圖性(intentionality)與非綫性的曆史敘事。 2.「廢墟」:歐洲——轉瞬即逝&對時間之流的執著;中國——消逝之「空」(void)引發對往昔的哀傷→碑&枯木、跡 3.「拓片」:摹拓——印刷——照相 三維→二維,凝固的曆史瞬間 4.「仙山」:兩重重要因素/奇峰&雲氣;宗教性——個性化 5.「明(冥)器」:它們隻是有形式而無實際功能的專門為死者製作的器物——重新審視部分墓葬齣土物品的功用與意義 6.「畫屏」:三重指涉——傢具、繪畫媒材、圖畫中的再現對象。有框繪畫,占據並分割三維空間。
評分迷迷糊糊看完,一定需要再細細重復讀
評分年初看瞭幾篇 最後在Dem的課上竟然用碑刻那篇小文章支撐起瞭一個Referat 紀念第一次德語報告
評分開頭講到李成的《讀碑窠石圖》,想起在西安碑林,久久徘徊在一塊塊石碑之間,曆史像是終於有瞭一個無法毀滅的載體,與古人一同凝視,時空轉換。“在這種情境中,遊客意識到自己正麵對著一個無名的過去。”
評分通過一起在美術館做誌願者時得知的一套開放的藝術史叢書,先藉來一本看看。 通過三個部分來開闊美術史研究的思維: 第一部分“時空的形象”:從美術史中的種種“復古”現象到不同時代對“廢墟”的理念和錶現;從傳統城市中的計時報時係統到中國文化對“仙山”形象的追求;從古代的殘碑到後代金石傢珍藏的拓片; 第二部分“觀念的再現”: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來探討東亞墓葬藝術;明器的理論和實踐;神話傳說所反映的中國藝術傳統;畫屏帶來的空間、媒材和主題的互動以及清宮十二釵; 第三部分“圖像的釋讀”:重訪《女史箴圖》,從圖像、敘事、風格、時代來分析;中國美術中的“畫中畫”;《西廂記》插圖的啓示以及清朝皇帝雍正和乾隆的“變裝肖像”即假麵舞會。
初中时骑车去圆明园,记得那是第一次看见大水法的废墟吧?被那种美震慑住了。 读巫鸿的《时空中的美术》中“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脑子里突然回忆起那个秋天,天特别蓝,大水法旁边的白桦林,叶子金黄色,白桦树树皮上的“大眼睛”…… ...
評分艺术品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巫鸿全部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此相对的概念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暂且套用符号学的术语,称为“所指”(可能reference更好),或者干脆叫作“表达”。而艺术品自身的物质性好像有点模糊的镜片,多少限制或者影响了我们对艺术家表达的感知,因而必须...
評分艺术品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巫鸿全部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此相对的概念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暂且套用符号学的术语,称为“所指”(可能reference更好),或者干脆叫作“表达”。而艺术品自身的物质性好像有点模糊的镜片,多少限制或者影响了我们对艺术家表达的感知,因而必须...
評分初中时骑车去圆明园,记得那是第一次看见大水法的废墟吧?被那种美震慑住了。 读巫鸿的《时空中的美术》中“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脑子里突然回忆起那个秋天,天特别蓝,大水法旁边的白桦林,叶子金黄色,白桦树树皮上的“大眼睛”…… ...
評分艺术品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巫鸿全部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此相对的概念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暂且套用符号学的术语,称为“所指”(可能reference更好),或者干脆叫作“表达”。而艺术品自身的物质性好像有点模糊的镜片,多少限制或者影响了我们对艺术家表达的感知,因而必须...
時空中的美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