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男,1947年生。美国媒介理论家、科幻小说家、大学教授。著有《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真实空间》等。他的理论著作,大部分已在国内翻译出版。
何道宽,男,1942年生。著名翻译家,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互联网世界变化莫测。下面这些媒介——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Blog、Foursquare、Myspace、Digg、 Second Life、Podcasting等——最新的、最强大的互联网进化品种。
在“当代麦克卢汉”——最著名的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眼中,这些新新媒介不仅影响巨大,而且处于快速迭代的过程之中。在《新新媒介》出版三年后,莱文森作了巨幅修订,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些媒介的特性和影响。
在我看来,此中译本完全可以改名叫《受人尊敬却一时脑残的老教授,翻译互联网书籍常见错误示范500例》。嗯,纵使纯良如我,也难免燃起了吐槽魂…… 书中主要错误类型包括: a. 木有常识/木有脑子 估计何老先生是不大用电脑的,很多名词翻得离谱,如feed player译作“喂料播放...
评分豆瓣上对这本书是一边倒的差评,认为这本书首先翻译奇差,然后观点又陈旧。这倒让我有点汗颜。作为一个传播学系在读的本科生,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考研做准备,但是细读下来,仍旧在其中得到不少启发。 首先说翻译问题。本人购买的是2014年的第二版,其中很多翻译的错误都...
评分主要内容:书籍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媒介三分法——即将媒介划分为旧媒介、新媒介以及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最大的特点是让每个消费者成为了生产者。 总结: · 对于旧媒体来说,受众很容易接受和消费信息,但却几乎不能发表信息。新新媒介把强大的信息生产力交到每个人手里。 · ...
评分名字叫新新媒介,但是东西太过时了。他写书的时候播客还是个新鲜玩意,所以网络对他来说是new new media,这也是名字的来历。 抛去过时不说,书中的观点也没有什么启发性。这是最不能让我忍受的一点。 差评。 很多概念也不对。 有时候歪果仁写书都是这样吧,逻辑无法理解。 还...
评分总得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以UGC为特点的新新媒介百科全书,选取了在作者出版该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新新媒介进行介绍,并结合个人经历进行解读。 然而问题在于,从行文上作者更多的是在说明各个媒体的特点和现象,但是对于现象背后的引申和解读明显不是这本书的重点,因此启发...
只能说如今媒介已然瞬息万变,永远在变化,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永远没有新新媒介,只有更新。 读的第一本莱文森,悄悄拔草…
评分网络这东西真的瞬息万变,只有一丢丢理论为我所用
评分啊混宅圈必备,想入!(翻了翻觉得没什么用)
评分只能说如今媒介已然瞬息万变,永远在变化,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永远没有新新媒介,只有更新。 读的第一本莱文森,悄悄拔草…
评分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媒介形态三分法,至于案例都是论据,时代更迭太快写成书确实不合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