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 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民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柰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为成就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
如果放在日本,这一本大概可以命名为《约克大宅连续杀人事件》云云。因为在奎因的这部作品中,有一个与早期解谜推理小说样貌的家族内的连续杀人,有艾勒里逐个寻访关系人查找蛛丝马迹,可谓古典风格浓郁之至。 不过奎因后期的作品,虽然还是解谜类悬疑逻辑的样貌没有变,内核中...
评分 评分目前为止看过奎因里面最不喜欢的一本,其次是几乎毫无推理充满西方“法制”色彩的玻璃村庄(玻璃村庄让人看得有点悲凉的感觉,发生于没落的村子的故事)。看另一方玩家之前看过X Z 最后一案和法国粉末,看另一方玩家一开始没多久就知道了凶手,想着老爷子的风格怎么变成这样了...
评分 评分目前为止看过奎因里面最不喜欢的一本,其次是几乎毫无推理充满西方“法制”色彩的玻璃村庄(玻璃村庄让人看得有点悲凉的感觉,发生于没落的村子的故事)。看另一方玩家之前看过X Z 最后一案和法国粉末,看另一方玩家一开始没多久就知道了凶手,想着老爷子的风格怎么变成这样了...
久仰大名,但是感觉不怎么样,老式的推理小说。可能那时候,人格分裂,双重人格的概念还是很超前的。希望下一本能好一点。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这本差评这么多,不管代笔不代笔吧,每个角色的塑造都很有意思。结局也不算出乎意料。想想一个平庸,沉默又安静的灵魂,从某一天开始不断收到自己另一端人格的来信,说着我知道你想什么。我知道你要什么。我知道你伟大的命运。我喜欢你。………我觉得还挺动人的。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这本差评这么多,不管代笔不代笔吧,每个角色的塑造都很有意思。结局也不算出乎意料。想想一个平庸,沉默又安静的灵魂,从某一天开始不断收到自己另一端人格的来信,说着我知道你想什么。我知道你要什么。我知道你伟大的命运。我喜欢你。………我觉得还挺动人的。
评分结尾崩坏古典推理宛如日本新本格,惊了。侦探自作聪明导致案情复杂化又是强烈的反推理感。奎因的表现也很反常,心仪的妹子在整理邮票他就幻想自己变成邮票被妹子舔的细节实在是……看到一只狗翻跟头找到破案灵感太cult,可是切斯特顿早玩过了啊。
评分2018年11月20日,第15本。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回到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