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与陈垣、陈寅恪和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也是中国现当代史家中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的学者。
吕思勉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两部通史:《中国通史》《大中国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门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以及大量历史通俗读物。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为适应当时历史教学的需要,本书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出版后,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入门历史的首选。
全书概括讲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对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本书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需求,而且对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看完这本书,情绪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对吕思勉先生的致敬,这位大家读史读了一辈子,除了最后的十余年,笔耕不缀,述作宏富。《每天学点中国史》,书名很诙谐,但是读起来颇为沉重。原因有二,一是该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评分文/宝木笑 历史从来不是凝固的,历史是鲜活的。这种鲜活性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们喜欢通过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现场感”来反复体验那种“鲜活”,因此历史题材的文学、戏剧等艺术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很受欢迎。然而,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大致止步于此,我们很少...
评分中国的历史极其悠久,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当下,经历了约五千年漫长的岁月。其间见于各种典籍、记载的事件不可胜数,能被人记住的却屈指可数。如此庞大芜杂的历史,怎样才能让有兴趣的读者进行总体把握呢?关于历史的书籍,从上古的《竹书纪年》,中古的《史记》,直...
评分翻开这本书,才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到底有多重,绝对重过这本厚到569页的可以砸死人的书本。 很庆幸自己是文科生,不会像理科生那样,研究着重力元素周期表和细胞分裂,算着一个个千篇一律的公式铺满草稿纸。 文科一定要学的历史,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看这一本确实也够了。 ...
评分文/宝木笑 历史从来不是凝固的,历史是鲜活的。这种鲜活性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们喜欢通过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现场感”来反复体验那种“鲜活”,因此历史题材的文学、戏剧等艺术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很受欢迎。然而,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大致止步于此,我们很少...
并不是《吕著中国通史》,应该是为中学学生编写的另一部教科书。内容文笔都好,扣一星因为书名有误导性。
评分自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就想拥有一本《中国通史》,而且是最好的《中国通史》。在网上知道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 作为一本通史来说,这本书确实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而且也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倾向。 但是我所买的这个版本并不太好,既没有插图版本好像不太对。
评分从纪实、政治、文化、制度、赋税等角度、细节记录各朝各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直至抗战民国时期,最后以罗素的“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点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以国人调和的社会处世方式点明对世界人民的使命。纵观古今,有多少英雄、励精图治,又有多少叛臣、庸庸碌碌,出现在这本书上的人无论平常意外,还是风口浪尖,都影响了历史的方向,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生命。对我,无论如何弱小角色,唯愿此生坚定心志,实现价值。
评分不愧为史学大师,真称得上是博古通今了,文字语言也很优美,但有一点,吕思勉先生好像只是把汉族统治过的国度称为“我国”,而把其他民族称作入侵者,建立的统一的国家归于“我国之外”,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让人难以苟同。
评分吕思勉的民族主义太强烈了,一个历史学家有这么倾向性的观点,有时会让我觉得不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