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
1903年生于印度,在英国成长。少年时入读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因成绩一般、家境不富裕无力攻读大学,考取了公务员,被派到缅甸任警察。1927年辞去公职回到伦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伤回国后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从事专栏书评写作。1950年死于肺病。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有《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等。
译者:董乐山(1924—1999),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基督的最后诱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
贾文浩,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翻译系学术带头人、翻译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英汉翻译研究和教学。译著《飘》《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夜色温柔》《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二十余部。
《狮子与独角兽》是乔治•奥威尔社会评论集,包括奥威尔回忆个人成长经历的散文和针对当时英国社会现象、政治问题的评论。这些文字以清晰优雅的表述、独特的思考和经得起锤炼的论证,成为英语政治写作文体的典范。其中一些文章的犀利和深刻与《动物农庄》《一九八四》如出一辙。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看自述,天生写政治题材的料,难怪写出1984和动物农场那种经典,几篇非政治随笔像书店回忆,泡浓茶都挺有意思的。
评分奥威尔的文笔是光芒与锋芒共存的,读了好几遍生怕读不懂,但仔细咀嚼他的例子,十分巧妙,别有一番体悟。他的经历也是具有离奇色彩,并且确实地接受到了战火、政治色彩的洗涤,我觉得作家要表达的东西是生活的升华,他想要追求的乌托邦世界,与极权主义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不仅要个人的觉醒,也要民族的努力,而仅靠少数人太难了。
评分挑了一些有兴趣的章节读了 中间一部分都是文学政治内容的我不太懂
评分《狮子与独角兽》那一篇读来很有趣,读完这篇也不觉得奥威尔写出1984和动物庄园有什么奇怪了,是必然吧。
评分特别感兴趣对于语言局限的一段讨论,线形的符号语言有时难以表达我们有时仿若梦境的人生体验,奥威尔想要通过建立组织、制造新词汇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也许只有如《降临》里面,整个地改变现有的语言系统和思维系统才可能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