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2

我们台湾这些年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廖信忠
出品人:读客文化
页数:2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15
价格:32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40623
丛书系列:我们台湾这些年
图书标签:
  • 台湾 
  • 历史 
  • 社会 
  • 廖信忠 
  • 纪录 
  • 文化 
  • 随笔 
  • 生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龟精”转世;蒋经国总是一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江南案”影响了一生;蒋孝勇虽然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无头部队”和“水鬼”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很多都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说起台湾,最早还得从语文书中的一首小诗开始知道台湾这个特殊的地区,那就是为人熟知的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正如诗中描写的那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就是我对台湾最初的印象。...  

评分

《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本类似于编年体的书,从作者诞生的1977年开始,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一直写到2009年。记录了30多年来台湾的沧桑巨变,当时却是有轰动,我记得我当时是买过这本书的,但是还没有读完就不知道被谁借走,下落不明,所以很多内容记得都不真切了。 转眼5年过去...  

评分

其实以前对台湾的了解,基本都来源于台湾偶像剧…… 后来和朋友们去台湾玩了一圈,又有了比较感官的认识,可是也并没有那么了解。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渐渐回忆起,旅行时遇到的人讲的片段,一一对应回去,才明白背后的历史。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以及“蒋氏...  

评分

那还是小时候,乡邻家来了位台湾回来的人。 小小山村几乎可以用得着“沸腾”来形容,只要与这位远归的人有一星半点亲缘的人都跑去看望。 这么热络,不仅是因为彼时乡村闭塞,也不仅是因为久别重逢。还因为,这个“台湾客”给每个人都发得有东西,即使是一条毛巾,也足够让人谈...  

评分

说起台湾,最早还得从语文书中的一首小诗开始知道台湾这个特殊的地区,那就是为人熟知的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正如诗中描写的那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就是我对台湾最初的印象。...  

用户评价

评分

是本当局很乐意看到的书,依然象征意义大于可读性。

评分

行文不中立,全书都是政治八卦。

评分

台湾没有经历每个人都固化在自顶向下的“单位”中的社会结构的阶段。

评分

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存了我们的过去,也预示了我们的未来,台湾

评分

台湾不止这一面,从这里注定不会了解台湾,而且作者本来就有偏向,很讨厌作者这样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