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科瓦齐,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主席,曾任《亚特兰大宪章报》编辑和《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
汤姆•罗森斯蒂尔,卓越新闻项目负责人,曾任《洛杉矶时报》的媒体评论员和《新闻周刊》国会记者团团长。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连晓东,《中国电子报》副总编。
这是一本针对新闻工作者和普通公民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作者经过大量的调查与访谈,对新闻工作者的共识进行了概括和描述。
自研究生生活开启以来,这是一本我耗时最长读完的书籍,因为中间为雅思准备耽搁了许多时间,因此两个月的时间才让我读完这十项基本原则。 可能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对于所谓的新闻原则,印象中就是那些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客观?真实?独立?虽然这本书仍然对这些关键词有所强...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工作的目标是为人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自由是个人权利的核心,自治是民主的精髓。 上述规范理论并不是逻辑思辨的结果,而是通过大量的调查与访谈,对新闻工...
评分每个人大新闻学院的学子,都不会对“新闻理想”这个词陌生。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们而言,这个词也是一度最常被讨论的话题。虽然老师上课偶然有提到,对我们提出“坚守新闻理想”的希冀,然而这个词真正高频率的出现,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大家在私底下讨论的时候。 ...
很多创见 翻译流畅 好读
评分顶着期末读笔ddl的压力认真看完的一本书。 收获颇多却由于实践经验匮乏恐难以完全吃透。 待几年后再来反思 。 千万不要把“读书”当成“学习”的顶梁柱,缺乏实践(或其他维度的学习)会大大降低读书的效率。不能达到文字与生活互相启发的感觉是很不爽的。
评分新闻学圣经。加上《舆论》这个传播学圣经构成新传学院两大支柱。但怎么说呢,新闻学和传播学真不是一个东西。这本书完全根据的是杜威的民主目的论而非传播学开山祖师李普曼的民主工具论。我就在想,把这两个学科放在一个院系里面真的好么?这本书还是过于新闻理想了,我们都希望它成为新闻行业的准则,事实却很残酷。
评分今天正好记者节。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勇敢和理想,还有人离开此行多年还坚持一年一度拿出冷饭来炒(比如汶川地震报道)。当然也有一位很朋克的老师批判福建碳九泄漏事件里闽媒的集体噤声,「去他妈的记者节」。长此以往,媒将不媒。其实原以为这本书是打鸡血的,但通篇读下来感受到作者对新闻界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以为自己很勇敢很专业了?我们差得远着呢!愿年年自省,而非自怜或自夸。
评分这本“圣经”适合二刷,比如遇到怎样的抉择和困难,去翻一翻,看看别人怎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