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这时作家的世界观已经发生了转变,他摒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念,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视社会,在他的笔下,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了鲜明的对比,草菅人命的法庭和无辜受难被关进监狱的百姓,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衣衫褴褛的犯人,濒临破产的农村和生活奢靡的京都。书中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予以了深刻的批判。
托尔斯泰跟曹雪芹很像,他们都心胸广阔,笔下是芸芸众生。 《复活》的第一部分写的太酷了,冷静至极的一只笔,却电闪雷鸣地描述了跌宕起伏的命运,如果是雨果来写,这得是《巴黎圣母院》plus,要跪在暴雨里骂苍天,奈何这样折磨善良错弱的人;可托尔斯泰下笔,总觉得玛斯洛娃被...
评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 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复活》中他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
评分 评分法庭往往是和平时期展示最激烈冲突的舞台,是人与人之间无数小规模战争的战场。枪炮轰鸣,有死有伤。看客们往往热衷于看这种自己不用付出代价的舞台战争片,以满足自己兽性的欲望。聂赫留朵夫便是众看客之一。然而当他惊觉自己也是这场战争的要角时,一切都变了。 沉睡在泥滩...
评分当我们以中国是文学教育的眼光定义小说时,《复活》简直是一部范本。当有人问起“什么是小说?”,或者更确切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小说时?”我们大可以说:“读读《复活》吧。”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因为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但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曾经很大程度上...
生活给我带来了满身的挫伤,可我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童年时期的美好回亿,这种精神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完善给我带来了一种信仰的救赎,我在寻找一种涅槃重生的力量,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战胜逆境,绝地复活。从这里开始,我将进入漫长的寻找之旅。
评分故事很简单,失足女青年和忏悔的贵族公子。但托翁所描绘的腐朽的世界,已经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对于“人惩罚人”的法律的思考,极其深刻。 人究竟为什么可以惩罚人
评分不管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其中的主角在对整个社会发出质疑和对抗后都只能以逃离而结束,最终一个寄情于基督,前途未卜,一个癫痫发作,远走异国。聂赫留朵夫和梅斯金也有相似之处,前者多次怀疑“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而后者干脆就是以精神病人,白痴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主角都是以贵族阶级的身份向人施以援手,那么如果主角是平民,那些被救助的人是否还有生存的机会呢?
评分不管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其中的主角在对整个社会发出质疑和对抗后都只能以逃离而结束,最终一个寄情于基督,前途未卜,一个癫痫发作,远走异国。聂赫留朵夫和梅斯金也有相似之处,前者多次怀疑“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而后者干脆就是以精神病人,白痴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主角都是以贵族阶级的身份向人施以援手,那么如果主角是平民,那些被救助的人是否还有生存的机会呢?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的两位主人公,看不懂宗教是老毛病。如果不是托翁的生平,我不敢相信有聂赫留朵夫这样能完成“复活”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