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生于缅因州刘易斯顿,先后就读于鲍都因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退休前为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于1975–1976年执教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84–1985年作为富布莱特教授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著作四十余种,曾获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奖、古根海姆基金会奖修金,两次获普利策奖提名。
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翻译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教授。曾短期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2007)、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写作系(2009)。出版有六部诗集、两部随笔集、两部评著、一部诗剧。此外还译有庞德、博尔赫斯、米沃什、盖瑞•施奈德等人的作品。曾获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十年人物大奖(2001-2011)”等。其诗歌和随笔被收入多种选本并被广泛译介,发表于二十多个国家的报刊杂志。纽约新方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英译《蚊子志:西川诗选》,该书入围2013年度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并获该年度美国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一、绪论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晚上七点,西川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102教室开了《向博尔赫斯提问》的讲座。此讲座由北京大学未名讲坛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合办之。 我在讲座活动一发布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去了,与博尔赫斯一样,我很没有世俗时间性概...
评分一、绪论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晚上七点,西川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102教室开了《向博尔赫斯提问》的讲座。此讲座由北京大学未名讲坛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合办之。 我在讲座活动一发布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去了,与博尔赫斯一样,我很没有世俗时间性概...
评分另一世界里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八十忆旧》阅读笔记 (美)威利斯.巴恩斯通■编 (中)西川■译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作家、翻译家。 历时四天,我终于读完了《博尔赫斯八十忆旧》这本二百多页的书,遗憾地发现,书中有十余处错误,虽无伤大雅...
评分整本书读完深感自己文学素养匮乏如黄土高坡,只能从中汲取目前能理解到的部分。也自觉若非自己能力足够强大,即使给予我与智者交谈的机会,那也只能是机会白白的浪费与流失。 博尔赫斯中年失明,他谈到“阅读”时有这样的两段论述。 1980年3月在纽约笔会俱乐部:“如果一本书...
评分博尔赫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历过两次 我只匆匆一次于少年塘栖置身时间之外 一颗银杏的金叶独坐在秋天的廊下 忽然时间烧起了如一盘流动的棋局 内心的声音真的消失了 让感知世界的能力出现 所有同学的形影神全部都变改 与他们隔着宇宙的亲切的墙壁 只是走去,我走去,途经空气途...
艺术无法将事物据为己有。尽管不能被占有,尽管我们永远找不到那朵黄玫瑰或者那一只老虎,我们却把词汇、象征体、隐喻、形容词、意象构筑起来,而这些东西是存在的。这个构筑而成的世界是艺术的世界,它或许同样值得称赞,同样真实。如果说我们不能模仿自然,但我们依然能够创造艺术。而这对于人,对于任何人,对于他的一生来讲,也许就足够了。
评分西川译得畅快。除开装以外(有时这种装简直是大鹏展翅),博尔赫斯在这本访谈集里谈到不少他喜欢的作家和作品。
评分很好,一些对话大致意思都是一样,重复了,可能是发问人的问题。很好的一个方式了解作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者,作家,文学家的区别。
评分天堂就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啊,真是一个睿智又谦逊还带点儿幽默的可爱的小老头。这本谈话录涉及了他对宗教、文化、哲学等诸多观点,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幸福的共鸣感。
评分听博尔赫斯一席谈,满满尽是赤子之心,反复表示抱歉,自嘲头脑枯竭、自比拙劣诗人,甚至觉得自己向人推荐书籍都不够格,没有美学观点、不会写长篇小说,自己写的不好,要走街串巷收回卖出的书,谦逊是一个原因,深感他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对诗歌对文学的爱,才会自觉才疏学浅,不能与杰作比肩,好比知道的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相信诗歌有其自身的灵性,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誊抄出诗篇”,他认为有另外一个自己在创作,以至于变成白纸黑字后感觉不是自己写的,这种抽离感常人亦有,但他则重到写了《博尔赫斯与我》,就是这种内省姿态,加之眼疾,更令他随着岁月日益充盈着睿智而独到的艺术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