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林區(Kevin Lynch)
1918年生於芝加哥,就讀耶魯大學,同時進入萊特的建築事務所學習,1947年畢業於MIT,主修都市規劃。
林區先是在北卡羅來納州擔任都市規劃師,之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長達三十年之久,在都市規劃的領域貢獻良多。他主張透過經驗來研究人是如何感知城市的景觀,並在城市中移動,辨識方向。他在書中探討了城市環境中時間與歷史的存在感、城市空間如何影響孩子、如何利用人對於城市的具體樣貌來做為城市設計的基礎。
除了學術上的成就之外,林區並且實際參與都市設計的規劃,並且與合夥人共同在MIT創立了都市規劃系,並發展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學院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義設立了凱文‧林區獎學金,用以獎掖後進和資助建築學院的圖書館。
城市的形態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城市規劃者與都市設計者可以怎麼做,讓城市的意象更鮮明,讓城市的居民更難忘呢?
城市如同建築,是一種空間的結構,只是尺度更大,需要用更長的時間過程去感知。為了探討關於城市的樣貌、其重要性與可變性,作者與其團隊以美國波士頓、澤西市、洛杉磯這三個城市進行研究,仔細探察其中某些地區、要求受訪者回答各項問題、畫下他們所知道的城市地圖、描繪從家到工作地點的路線、說明城市中他們認為最有趣與動人的部分等等。
從訪談資料中,作者提出一個新的檢視和建構標準:可意象性;並且提出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通道、邊界、地區、節點、地標。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一座城市的空間形態,是城市居民感知環境的重要參考,也是都市設計必須掌握的基本設計原則。
本書的研究內容引導出評估城市形態的重要方法,可以做為都市規劃與重建的參照、評價城市樣貌的具體方式,並且發展出在城市處理視覺形態的方式。
本書特點
★台大城鄉所名譽教授夏鑄久專文推薦
★都市規劃與美學的經典代表之作
★各大學建築與都市規劃系所教授推薦
★美國亞馬遜都市設計與發展類第一名
★英國亞馬遜建築設計類第一名
chapter1从人对城市的印象去理解城市的出发点很有见地,关于“印象”的论述也很有意思; chapter2研究方法大致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不了解这三个城市的读者来说,实在无法深读; chapter3对于本章中关于三个城市五个要素的难成体系的零零碎碎的评论,浮躁的我逐渐失去了阅读的耐...
评分 评分成都城市规划做得好
评分翻译挺流畅易懂的,围绕着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五大意象元素展开,就是三个城市的例子太陌生遥远了
评分成都城市规划做得好
评分翻译挺流畅易懂的,围绕着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五大意象元素展开,就是三个城市的例子太陌生遥远了
评分翻译挺流畅易懂的,围绕着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五大意象元素展开,就是三个城市的例子太陌生遥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