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托馬斯·坦瑟勒(G.Thomas Tanselle),曾為約翰·西濛·古根海姆紀念基金(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副主席,多年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分析書誌學綱要》作為書誌學之根本的書誌分析,其宗旨是調查圖書的印刷過程和圖書的所有物質要素,在所得齣的相關證據的基礎上重建圖書形成和傳播的曆史。書誌分析是書誌描寫的預備階段,為描寫書誌學提供所需的術語、數據、技術,以及描寫的基礎。而書誌描寫基本上就是對書誌分析結果以準確、簡便又易於理解的形式加以記錄。《分析書誌學綱要》概述瞭分析書誌學的曆史與現狀,介紹瞭分析書誌學的理論和方法,堪為西方版本學之入門津梁。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們通過印在書上的墨跡(以及圖書的所有其他物質特點)所聽到的聲音不隻是來自於作者,還來自於設計者、印刷者和齣版者,以及他們所繼承並且置身其中的文化和政治。圖書常常也帶有它們隨後的生命曆史的痕跡,為我們帶來來自於它們經曆過的其他時刻的聲音。要準確領會這個故事,我們必須最終將對設計特點的心理、文化和美學分析與對製作綫索的研究結閤起來。這個宏大的研究計劃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雖說印刷圖書通常被看作是所有人工製品中最重要的種類之一,但是它們作為物質對象所傳達的大部分信息,卻仍有待挖掘。這些物質對象是我們與前人的聯係之一,這前人不僅包括創製這些物質對象的人,也包括曾經遭遇過它們的人。書誌分析的目標,就是讓我們更為親密地接觸這兩類人,認識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思想。”
评分方法可以藉鑒,但是本質上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评分他山之石,難以攻玉。沒有親自示範演示的書誌學,純文字難懂啊。唯一心得是看中國的版本學,感覺是靜態的,除專業知識外不太蘊含任何信息的;而書誌學則是非常注重動態變化過程的,托馬斯·坦瑟勒的意思就是瘋狂榨取一切用的到的信息,這在斯金納對《利維坦》的版本圖像分析中有充分的體現
评分序言值得細讀。
评分四小時睡眠後站立三小時的午後翻看。作為一個外行+中國人,譯序對我來說幫助很大。為此書選題的老師和翻譯老師都很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